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石棉粉尘控制现状分析及劳动保护

2009-06-23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石棉及其危害

    石棉是天然的纤维状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有蛇纹石石棉、角闪石石棉、直闪石石棉、铁石棉等。石棉有良好的隔热性、耐磨、耐腐蚀、绝缘等特性,用途不下千种,包括刷墙、修房、铺路。日常使用的300多种产品中都有应用。90%的石棉用于石棉水泥建材,此外用于纺织品、制作摩擦产品(如刹车片、离合器片)、隔热材料、密封产品、电器制品、家庭用品等。因此在工作场所和生活中,石棉造成的危害也很广泛。

    石棉纤维极其微小,被吸入人体后,经过20到40年的潜伏期,很容易诱发肺癌等肺部疾病。在欧洲,据预测到2020年因石棉公害引发的肺癌而致死者将达50万人。西班牙在1985~1995年间进口了200万吨石棉,预计到2020年将造成5万多人死亡。据调查,法国每年有2000人死于与石棉有关的疾病,政府曾立法禁止生产有石棉材料的汽车,但未能得到执行。而在日本,预计到2040年将有10万人因此死亡。

    英国流行病学专家安东尼奥.斯科拉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工作中不接触石棉的人,患病的危险性也在增大,主要是跟把含有石棉纤维的工作服穿回家的工人住在一起的那些人。

    在生产或生活中接触石棉的人(例如居住在石棉厂附近的居民),都有可能患上三种致命的疾病:

    一、石棉肺(又名石棉沉着症)吸入的石棉纤维沉着在肺部,造成瘢痕组织硬化和肺变形,患者的呼吸越来越吃力;随着对肺的血液供应变弱,肺功能的效率降低,心脏处于紧张状态,肺泡、气囊增厚。潜伏期长达10年以上。石棉肺经常并发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

    二、恶性间皮瘤一种无法治愈

    的癌症,已从罕见病变成了常见病,多见于闪石类石棉作业者。没有患石棉肺的接触者也可能患上这种顽疾。

    早期很难发现,一经确诊,患者的生命一般不会超过两年。我国石棉污染区的间皮瘤的百万人发病率高达85,而一般人群仅为1。

    三、与石棉相关的肺癌(支气管癌)另一种恶性肿瘤。如果患者有吸烟习惯,得病风险比非吸烟者高5倍。世界卫生组织的职业健康专家说:“石棉是最主要的职业致癌物,导致的死亡是所有职业癌症死亡中的5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同等条件下,女工患肺癌的死亡率高于男工。据调查,我国石棉污染区居民肺癌发病率为一般居民的6.23倍。

    以上三类疾病,都列入我国的职业病目录。

    中国石棉行业及劳动保护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棉储量国。早在1960年,政府就制定了《石棉肺诊断标准》。从一份统计数据看,1980年代之后,形势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身受其害:

    “1949~1980年,我国石棉肺发病人数为1786人;1980~1986年为2503人。累积患病人数为4289人,死亡622例,死亡率为14.5%,现患病3667人。1986~1998年,石棉肺发病人数为6485人,发病工龄平均为22.7年;至2003年底,累积患病人数达7907人,其中现患病人数6984人,死亡923人,死亡率为11.67%”。

    但另一份报告则表明,实际情况要严重得多。早在1981年初,国家劳动总局、建筑材料工业部、农业部就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手纺石棉尘危害情况和解决意见》。报告称:全国九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有手纺石棉加工,仅浙江、江苏、山东三省统计,67个县的三百多个社队,从事手纺石棉线的就有37万多人。当时,全国县以上石棉制品企业约40多个,设备不足。由于石棉制品利润较高,农村手纺比机纺的成本低,有些国营石棉制品厂为了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产值、利润指标,就不断增加农民和一些城镇居民手纺石棉线的加工数量。而一些农村社队也把它作为增加集体和个人收入的“摇钱树”。在这些社队企业里,石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几百倍,有的社队企业每人每月只发一个纱布口罩,个别社队每人每月发给一元钱的医疗费,别无其他待遇。对三万多名从事手纺石棉线的农民进行体检,发现患石棉尘肺病的就有1680人,疑似石棉尘肺病的有487人,合计2167人,占受检人数的7%以上。天津市某县各生产大队参加手纺的12300多人中,有1200多人患石棉尘肺病,已死亡219人。并且,发病和死亡人数还在继续增加。农民大量受害却无钱治疗。有一个十口之家,有六人患石棉尘肺病,已死亡四人。有的为了治病把家产全部卖了。有一个患病女青年花了不少钱治疗无效,服毒自杀。报告提出:“在我国石棉尘危害未得到解决前,要少出口或不出口石棉制品。”

    1994年,政府禁止青石棉进出口。2001年禁止开采青石棉矿。2002年,禁止将青石棉运用于建筑材料。这些政策法令是否得到贯彻尚不清楚。国家经贸委令(2002年第32号)宣布自2002年7月1日淘汰角闪石石棉(即蓝石棉),但对蛇纹石石棉(即温石棉,占我国石棉储量96.5%)的危害则还存在争论。同时,中国仍是最大的石棉生产国、进口国和消费国,每年消费53.7万吨石棉,占全球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

    石棉矿山工作场所的粉尘危害相当严重。据统计,新建矿山石棉矿粉尘浓度为2.5~3mg/m3,其他矿山粉尘浓度一般在10~15mg/m3,远超过有关规定[《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规定上限为2mg/m3]。大中型矿山选矿厂的各个扬尘点大多已采用密闭吸尘,防止粉尘扩散,精选车间一般置有大型布袋收尘室,破碎车间采用单体布袋除尘器,干燥车间一般使用降棉筒或旋风除尘器和冲击式除尘器串联两级除尘,相对来说做得较好。但在小型矿山,防尘仍以工人的自身防护和个人防护用品为主。

    石棉加工行业遍布全国的大部分省市,石棉制品企业近千家,有100万人以上从事石棉采矿及制品行业,但具备生产许可证的石棉制品企业仅为1/3左右。对12家使用石棉的工厂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没有一家工厂遵守相关的劳动保护标准!尽管石棉肺的患病率相当高,登记在案的却很少。

    石棉的使用和禁用

    第一个正式记录下的与石棉有关的死亡案例是1899年英国的一位33岁的石棉纺织品厂工人,在被送入医院后,因呼吸困难,不到14个月后死去。随后,法、意、英、美各国相继发现和证实了因接触石棉致病的例子。

    但是直到1999年,欧盟才禁止成员国使用石棉。多数发达国家也采取了禁用或严厉限制使用的办法。但同时,石棉却在不发达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泛滥成灾。中国之外,大量使用石棉的国家还包括印度、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而某些已禁用石棉的国家,仅仅是把问题转嫁到其它国家(比如把相关业务外迁,在其它国家经销石棉,把含有大量石棉的旧船舶送到其它国家去拆除,等等)。日本早在1980年代中已有因石棉致病的案例和报告,但直到

    2005年,久保田及其它公司承认有大批工人死于间皮瘤等与石棉有关的疾病,引起全社会的震撼,日本政府才被迫逐步禁用石棉。韩国虽然宣布在2009年禁用石棉,但在清除已使用的石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技术、设备和经过培训的工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现有1.25亿人左右因职业原因接触石棉,每年9万人因此死亡。全球建筑业工会秘书长说:“石棉每5分钟杀死一个人,比任何工业毒物致死的都多。”

    但经营石棉生意的老板们钻各种法律和条例的空子,贪婪地牟利,通过向政客大洒金钱,资助各种“科学研究”发布混淆视听的言论,来维护石棉的开采、生产和销售。他们声称“闪石棉或其它石棉有害,但温石棉无害,是被负责任地使用。只要在严格的安全控制下,就不会为害”。但其实所有的石棉都有害,都被国际癌症研究组织列为“人类致癌物质”,都会导致石棉尘肺、间皮瘤和肺癌。各国的劳动保护措施都极其糟糕:“亚洲工人经常用手打开石棉包装,或用锤子砸开。石棉粉尘到处飘散”。

    拆除包含石棉材料的建筑物、废旧船舶,以及从事石棉废品回收行业的工人,也要接触大量的石棉粉尘。工人们不仅承受着老板的过度剥削,而且基本上在极度缺乏劳动保护的环境下工作,发生工伤和职业病的概率极高。“在亚洲,大多数的建筑工人是没有组织的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他们仅仅把石棉水泥看作另一种建筑材料。他们没有防护面具,保护设备和培训。当得了病时,他们既得不到公司的救助金,也得不到政府的救助金”(国际建筑劳联环境健康和安全干事)。

    广泛使用石棉作为建筑材料,在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时暴露出极为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大量石棉粉尘被释放出来,污染环境,危害人民健康;另一方面,清除石棉的费用相当高昂。例如在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后,这项清除费用达到所有毁坏物价值的68~94%。

    但是,跟石棉的大量消费相比,发现与石棉相关的疾病的比率却很低。原因是:石棉引发的间皮瘤难以诊断,许多亚洲国家没有相应技术和诊断设备;疾病潜伏期往往很长,14年至75年不等,许多受害者病发前便已死去,而在初期症状并不明显;由于后起的工业化使得疾病较迟才会爆发;发病率因各种原因被低估。

    鉴于石棉的危害之大,国际上呼吁禁止石棉的组织把2006年定为“石棉行动年”,并且提出:安全使用石棉的唯一方法是——禁止石棉。具体措施有:

    一、全面禁止使用石棉,通过宣传提高公众的“石棉危害意识”;

    二、在搬运和清除石棉时,采取劳动保护措施以避免工人暴露于石棉粉尘中;

    三、向无石棉技术转型,提供更安全的材料代替石棉;

    四、为过去和现在接触石棉的人们登记造册;

    五、普及和提高与石棉相关疾病的早期检查、诊断、治疗、康复的水平,对受害者给予合理赔偿。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