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化验仪器、化验设备及化验分析安全防护常识

2010-03-29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在化验分析工作中,要经常接触各种试剂,包括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其中很多是有毒性的。在化验操作过程中反应所产生的某些气体或烟雾,也常常是有毒性的。此外,化验分析工作中还会偶然发生烧伤、烫伤、炸伤、触电等事故。所以,化验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毒物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尽量避免发生事故,而当一旦发生事故后,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减小损失。

  中毒与急救

  一般认为凡是某种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引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

  毒物是相对的,一定的毒物必须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毒效,引起中毒。例如某些药品,少量能起治疗作用,但用量大时可以致死。化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大量毒物突然进入人体,迅速中毒,引起全身症状甚至死亡者,称为急性中毒。如系小量毒物,逐渐侵入人体,日积月累,慢慢引起中毒者则称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影响中毒的因素很多,与毒物的理化性质,侵入人体的数量、作用的时间,以及侵入的部位等均有关系,与受害者本身生理状况也有密切关系。

  毒物的侵入途径

  化学毒物一般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

  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 大部分中毒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的,如各种挥发性大的有机溶剂,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烟雾、或粉尘等。

  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 除误食外,主要是手上沾染毒物,于吸烟或进食时咽入而中毒。如氰化物、砷化物、有机农药等。

  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 某些毒物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而中毒,如汞剂、苯胺、硝基苯等。

  毒物无论从呼吸道、消化道,还是通过皮肤侵入人体以后,逐渐侵入血液而分布于全身。其中由皮肤侵入通过毛囊吸收,比较缓慢。消化道侵入者通过门脉系统经肝脏入于血液,及从呼吸道侵入者在肺泡中吸收,两者都比较迅速。

  急救措施

  在化验室里,遇到有人急性中毒,原则上应尽快送医院或请医生来诊治,并报告领导或上级组织。

  在送医院之前,应迅速查明中毒原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急性呼吸系统中毒 应使中毒者迅速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如有休克,虚脱或心肺机能不全,必须先作抗休克处理。如人工呼吸,给予氧气,喝兴奋剂(如浓茶、咖啡)等。

  经由口服而中毒 需立即用2~5%小苏打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时要大量地喝,边喝边使之呕吐,最简单的催吐办法是用手指或筷子压舌根,或给中毒者喝少量(15~25毫升) 1%硫酸铜或硫酸锌溶液(催吐剂)。使之迅速将毒物吐出。洗胃要反复进行多次,直至吐出物中基本无毒物为止。再服解毒剂,一般解毒剂有鸡蛋清,牛奶、淀粉糊、桔子汁等。另外有些特殊解毒剂专对某种中毒而用。如磷中毒时用硫酸铜,钡中毒时用硫酸钠,氰化物中毒时用硫代硫酸钠等。

  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时,应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然后送医院请各专科医生处理。

  常见的化学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的精神,尽量减少化学毒物引起中毒的事故,化验人员必须对常见的一些化学毒物的性质有所了解,并具有一定的急救常识。

  有毒气体

  这里主要介绍化验分析中最常遇到的有毒气体。比较少见的剧毒气体如光气等不作介绍。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0.967,毒性很大。它是固体燃料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较氧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使血色素丧失运输氧的能力,以致全身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发生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要根据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呼吸时间的长短,人的体质强弱而定。轻度中毒时,表现头痛,眩晕、耳鸣、有时有恶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等。中度中毒时,除上述症状外,迅速发生意识障碍、嗜睡,全身显著较弱无力。重度中毒时,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呼吸微弱而浅表,有时呈潮式呼吸,很快因呼吸停止而死亡。一氧化碳中毒时,全身皮肤常呈鲜红色。中毒时间长者,也可有发绀,心机功能发生障碍,甚至有出现各种皮疹现象。

  急救措施:

  立即将中毒者抬到新鲜空气处,但需保暖,不使中毒者受害。

  呼吸衰竭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以氧气。

  输入5%葡萄糖盐水1500~2000毫升。如发生呼吸循环衰竭,应同时注射山梗菜素、可拉明、樟脑等强心剂。这些均由医生处理。

  氯气(C12)

  氯气为草绿色气体,比空气重2.49倍,有窒息臭,是强氧化剂,溶于水。一般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含量不得超过0.002毫克/升。如空气中氯含量达3毫克/升时,则会由于呼吸中枢突然麻痹,肺内化学性灼伤而迅速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让中毒者吸稀薄的氨气。

  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100毫升。

  如眼受刺激,可用2%苏打水洗眼。

  重患者保温吸氧,注射强心剂。有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处理。禁用吗啡。

  硫化氢(H2S)

  硫化氢为五色气体,具有腐蛋臭味,对空气比重为1.19。硫化氢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延髓中枢麻痹,与呼吸酶中的铁质结合使酶活动性减弱。硫化氢浓度低时,中毒者感到头晕、恶心、呕吐等。硫化氢浓度高或吸入量大时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窒息而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

  进行人工呼吸,吸氧。

  注射可拉明、山梗菜素等强心剂。

  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毫升及维生素C 500毫克。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主要成分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氧化氮为无色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1.037,在空气中很快变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1.539。

  氮氧化物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肺坏疽。吸入高浓度的氮氧化物时可迅速出现窒息,痉挛而死亡。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

  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60毫升。

  发绀并有静脉充血时,为防止发生肺水肿,可放血200~300毫升。禁用吗啡。

  二氧化硫(SO2与三氧化硫(SO3)

  二氧化硫为无色刺激性气体,对空气的比重是2.264,易溶于水。三氧化硫的沸点是44.8℃,在常温下是液体,高温时冒白烟。

  这两种气体急性中毒较少见,但对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结膜炎、气管炎等疾病。

  急救措施,

  立即离开现场。

  眼受刺激时,应用2%苏打水洗眼。

  在接触以上几种有毒气体工作时,一般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人员应戴上口罩、橡皮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等。同时准备一些急救药品。

  酸类

  硫酸、硝酸和盐酸

  这三种酸是化验分析中最常用的强酸。中毒症状以呼吸道吸入这类酸的蒸汽和侵害皮肤粘膜为多见。如触及皮肤,轻者局部发红肿痛,重者烧成水疱,周围大量充血,以至引起皮下组织坏死,似烫伤症状。烧伤后期结成痂皮。三种酸中以硫酸为最烈,硝酸次之,盐酸腐蚀性最小。硫酸侵害的皮肤结褐色痂,硝酸则结黄色痂,盐酸侵害皮肤仅仅有些发红,很少形成水疱或破溃。眼粘膜、鼻粘膜等受酸蒸汽刺激都可引起急性炎症。但表现多不太严重。如误食以上酸类,会引起全身中毒,口腔、咽喉、食道、胃等被强烈灼伤。尤以硫酸为最剧烈。

  急救措施:

  皮肤、眼、鼻、咽喉受伤可用大量温清水或2%小苏打溶液冲洗或含之漱口。

  如误服酸类,立即洗胃。可用温水7~10升,每次少量多次灌洗,或用2%小苏打水洗胃,洗胃后急送医院。

  高氯酸和氢氟酸(HF)

  浓度为70%的高氯酸沸腾(沸点202℃)时没有任何爆炸危险,但遇有机物或易氧化的无机物时可发生爆炸。应先用浓硝酸破坏有机物后再加入高氯酸。在使用高氯酸工作时不应使用橡皮手套。热、浓的高氯酸所致的烫伤,很痛苦,好得也慢。使用时要小心谨慎。

  氢氟酸是无色液体,沸点19.4℃,毒性很大。它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侵入人体,主要是损害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齿及皮肤粘膜。当皮肤接触到氢氟酸时,则局部有烧灼感和蚁走感,并迅速坏死面向内部深入形成溃疡。此种损害不甚疼痛,故起初不易察觉,甚至能深及骨及软骨。虽用各种方法治疗,愈合也很缓慢。因此使用氢氟酸时必须戴橡皮手套。在接触以上这些酸时,必须谨慎小心,要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等。经常接触大量强酸工作的工作服,应该是丝绸或毛织品做的。化验室中应备有急救用的2%小苏打水。

  碱 类

  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钾(KOH)

  这两种强碱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腐蚀性,总称为苛性碱。

  苛性碱中毒,主要是由于操作不慎而腐蚀皮肤或误服。皮肤或粘膜接触碱后局部变白,周围红肿,有刺痛感,起水疱。重者可引起糜烂,呈化学性烧伤现象。如误服,可使口腔,食道,胃粘膜糜烂,以后结痂,形成食道、胃狭窄。皮肤被苛性碱烧伤,宜迅速用水冲洗,再用稀醋酸或2%硼酸充分洗涤烧伤处。如误服苛性碱中毒,避免洗胃和用催吐剂,应服用稀醋酸,酸果汁或柠檬酸等以中和苛性碱。

  氨水

  氨水为无色液体,化验室常用的浓氨水的浓度为28%。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臭味。

  氨水的中毒,多为浓氨水挥发出的气体氨刺激皮肤粘膜、呼吸道,眼、鼻等。氨气刺激眼睛使人不断流泪。长期接触氨水可使嗅觉减退或嗅觉丧失。皮肤接触氨水可引起化学烧伤,使皮肤红肿,起疱,发生糜烂。皮肤被氨水烧伤,可用水或2%醋酸冲洗。如误服,可谨慎洗胃,并给以蛋白水,牛奶等口服解毒剂。操作碱类工作时,应穿橡皮衣服,戴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并准备好急救用的稀醋酸或硼酸溶液。

  氰化物、砷化物、汞和汞盐

  氰化物、砷化物和汞盐是无机剧毒品。

  氰化钾或氰化钠为最剧毒药物,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遇酸产生的氰化氢气体,也是剧毒物质。

  氰化物即使侵入人体很少量,中毒也很严重。除误服外,蒸汽、粉尘吸入也会严重中毒。

  急性中毒时,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头痛,眩晕,下肢无力,胸部压迫感,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上升,气喘,瞳孔散大。重者则呼吸不规则,昏迷,强直性痉挛,大小便失禁,全身反射消失,皮肤粘膜出现鲜红色,血压下降,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

  急性中毒如急救幸免于死亡,还可能发生许多神经系统后遗症。

  急救措施:

  抬出现场,脱掉工作服,解开衣领,施以人工呼吸,或给予氧气。

  注射可拉明等强心剂。

  给予高铁血色素形成剂,如吸入亚硝酸戊酯或亚硝酸丙酯0.5毫升(浸湿棉花放在患者鼻口上)。

  如内服此毒物时,除以上急救方法外,还需用2%小苏打水洗胃。

  ◎如氰化物侵入皮肤、粘膜,应速用2%小苏打水冲洗。

  操作氰化物工作时,要戴手套,穿橡皮工作服和套鞋,戴防毒面具。下班后,必须洗澡,更换衬衣,以防毒物侵入皮肤。

  砷化物

  常见的砷化物有三氧化二砷和砷酸氢二钠,均匀白色固体物质。砷化氢(又称胂)和三氯化砷,均为气体物质,都有强烈的毒性。

  砷化物中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但皮肤粘膜刺激后也能引起全身中毒。

  砷的中毒剂量为0.01~0.05克,致死量为0.06~0.2克。

  吸入砷化物的蒸汽后,会引起黄疸,肝硬变,肝脾肿大。砷化物侵入皮肤时出现各种皮疹和皮炎现象。严重者表现皮肤脱落成溃疡,且不易愈合。

  急性中毒,常于内服毒物1小时后,即发生咽干,口渴、流涎、持续呕吐并混有血液,腹泻,使出米汤状粪汁,剧烈头痛,很快心力衰竭而死亡。

  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需立即用炭粉,硫酸铁或氧化镁洗胃。

  消化道和呼吸道中毒时,服用大量食糖也有效。

  吸入砷化物蒸汽而中毒者须立即离开现场,吸入氧气或新鲜空气。

  操作砷化物的工作时,要戴口罩或防毒面具、防护眼镜、橡皮衣裤手套和套鞋。耳、鼻塞上棉花,面部涂上甘油或凡士林保护剂。工作后要洗澡换衣。患有严重湿疹、皮炎、贫血、肝脾肾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严禁操作有砷化物的工作。

  汞和汞盐

  生产温度计,日光灯和汞盐的工人常接触汞。汞比重为13.6,在常温下可挥发出微量汞蒸汽,汞蒸汽比空气重一倍,汞蒸汽是通过呼吸道中毒,大多是慢性中毒。常用汞盐有升汞(HgCl2)、甘汞(Hg2Cl2)、硝酸汞(Hg(NO3)2)等,其中以升汞毒性最大。

  汞及汞酸中毒后,在消化道、神经系统、皮肤粘膜、泌尿生殖系统都出现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时要用炭粉彻底洗胃,或给予牛奶、蛋清解毒,并使之呕吐。

  预防汞中毒是很重要的,极谱分析工作者经常接触汞,更应重视这个问题。一旦汞流失要及时清除,难以收集起来的微细汞珠,要撒上硫磺粉,使之生成毒性小的硫化汞,以便于清除。极谱分析室要通风良好,墙壁刷以油漆,地面光洁,使室内壁及地面不吸附汞蒸汽。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决不可认为量少无关,日子一久形成慢性汞中毒,危害健康。

  有机化合物

  某些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毒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有机化合物与人们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在化验室中除了被直接测定的有机化合物外,在化验分析中也常用有机化合物作溶剂,萃取剂,掩蔽剂和显色剂等。所以有必要了解其毒性。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就其毒理作用来说,比无机化合物更为复杂。有机化合物的毒性,不仅与形成它的元素有关,而且也与其本身的化学构型有关,因此可以认为有机化合物是以烃类为主体的,可根据其所引入的各种取代基团的种类来粗略判别其共同的毒性。

  脂肪卤代烃

  脂肪族卤代烃的化学活性及其对人体的作用,远较脂肪烃强。短期内大量吸入这类蒸汽都有麻醉作用,主要抑制神经系统。此外,这类化合物尚刺激粘膜、皮肤以至使全身出现中毒症状。已经肯定碘代烃类及溴代烃类的毒性很大,氯代烃类对肝、肾、心也均有较大的毒害。对肝、肾有毒害的物质有: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乙烷、二氯乙烯、碘仿,碘乙烷、四氯乙烷等。下面择要介绍几种毒物。

  氯甲烷 无色气体,有极微弱的芳香气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刺激、麻醉作用,并能损害肝和肾。人吸入1克/米3以上的氯甲烷即产生急性中毒。其症状是头晕、恶心、呕吐,严重的抽搐,血压上升,昏迷等。

  氯仿 氯仿即三氯甲烷,为无色液体,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并可造成对心、肾、肝的损害。人口服最少中毒剂量为28克。麻醉阈70~80克/米3,在浓度为120克/米3时连续吸入5~10分钟即死亡。氯仿遇紫外线和高热可形成光气,光气有剧毒。所以在储存的氯仿中加1~2%乙醇以消除可能生成的光气。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为无色液体,有轻度麻醉作用,对内脏,特别是肝和肾有严重的损害。一次吸入高浓度的四氯化碳,即引起麻醉并很快发生肝脏和肾脏的损害。乙醇能促进人体吸收四氯化碳,起着增毒作用:人吸入0.15~0.20克/米3的四氯化碳就要引起恶心、呕吐和消化障碍。吸入0.21~0.78克/米3会感觉极度疲乏,脸色苍白及肠胃道障碍。吸入大量高浓度四氯化碳要引起急性中毒,中枢神经受抑制立即意识不清,抽搐,昏迷,以至迅速死亡。

  急救措施同一般急救处理,并让患者离开现场。眼和皮肤受损害时,可用2%小苏打水冲洗。

  芳香烃

  芳香烃有刺激作用,液态芳香烃接触皮肤和粘膜能引起皮炎,高浓度芳香烃蒸汽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大多数芳香烃化合物都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少数会损害造血系统。

  苯

  急性中毒,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如多汗、心动过速或过慢,以及血压波动等。

  慢性中毒:常见的有神经衰弱症和造血系统的损害,血细胞数持续下降,随后血小板减少,出现出血倾向。

  严重中毒呈现红细胞成熟障碍,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如皮肤长期接触苯,会发生皮肤干燥,发红,出现疱疹,湿疹等。

  急性中毒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吸氧,送医院治疗。

  酚 酚浓度低时能使蛋白质变性,浓度高时能使蛋白质沉淀,故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人口服致死量为2~15克。酚的危害以皮肤灼伤为多见,如酚的热液溅到皮肤上除引起烧伤外,并由皮肤吸收中毒。误服者引起口腔、咽喉强烈的灼烧,腹痛,瞳孔放大或收缩。重者会引起胃肠穿孔,数小时后休克死亡。酚溅入眼内,立即引起结膜和角膜灼伤,坏死。长期吸入低浓度酚,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加,腹泻和神经系统的症状。

  急救措施:

  将酚污染的衣服立即脱去,用浸过甘油、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的棉花抹去皮肤污染物,至少抹1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误服中毒者,应立即口服蓖麻油或其它植物油15~30毫升,使之随即吐出。如催吐失败,应立即用温水洗胃(每次300~400毫升)反复洗吐。如不能及时洗胃,则口服蛋白水同时给以硫酸钠15~30克加足量水冲服。

  皮肤烧伤时用饱和硫酸钠溶液湿敷。

  致癌物质

  某些物质能在—定条件下诱发癌症,被称为致癌物。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用某些化学物质对动物致癌作了大量实验研究,并且对患癌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某些化学物质确有诱导致癌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致癌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根据某些动物诱癌实验和临床观察统计,肯定以下一些化学物质有较明显的致癌作用;多环芳烃、3,4—苯并芘、1,2—苯并葸、以及亚硝胺类、氮芥烷化剂、a—萘胺、p—萘胺、联苯胺、芳胺、黄曲霉素、砷、镉、铍、石棉等。所以在操作这些物质时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和口罩,以免侵入体内。

  常见外伤的急救

  烧 伤

  烧伤也称为烫伤或灼伤,它是由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电热、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等所引起的损伤。

  烧伤的伤势一般按烧伤深度不同分为三度,烧伤的急救办法应根据各度伤势分别处理。

  一度烧伤:只损伤表皮,皮肤呈红斑,微痛,微肿,无水泡,感觉过敏。如被化学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除去残留在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并用冷水浸沐伤处,可减轻疼痛,最后用1:1000新洁而灭消毒,保护创面不受感染。

  二度烧伤:损伤表皮及真皮层,皮肤起水泡,疼痛,水肿明显。创面如污染严重,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以1:1000新洁而灭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请医生治疗。

  三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包括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创面呈灰白色或焦黄色,无水泡,不痛,感觉消失。在送医院前,主要防止感污和休克,可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给伤者保暖和供氧化,必要时注射吗啡以止痛。

  烧伤面积实际比烧伤深度更重要,成人烧伤面积在15%以下的二度烧伤都列为小面积烧伤。伤势较轻,一般可不必住院治疗。超过15%者,都作为大面积烧伤,即使是一度烧伤也是严重的。特别是化学药品烧伤,常伴随化学中毒现象,给创口治疗和痊愈增加了困难。遇到这种事故,应及时抢救并速送医院治疗。

  炸 伤

  化验工作中常因剧烈反应,或做加压(减压)试验时容器耐压不够而发生爆炸,也可能因室内空气中含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范围遇火发生爆炸。爆炸时可能将人炸伤或烧伤。其急救措施基本同烧伤处理。但炸伤后伤口往往大量出血,这时应立即将伤口上部扎紧,防止流血过多。如发生昏迷、休克等,应进行人工呼吸,给氧,并送医院治疗。

  电 击 伤

  电击伤俗称触电,是由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损伤。若电压很高电流很强,全身肌肉发生强烈收缩,有时可使身体弹离电源,这样可减轻损伤。但手掌触电时,因引起手指屈曲,会抓住电源不放,增加触电时间,造成严重休克,呼吸停止,心脏停跳等。急救时首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为此可拉下电闸或用木棍将触电者从电源上拨开。当心别把触电者摔伤。断开电源后,检查伤员呼吸和心跳情况,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对心跳亦停止者要同时进行心脏挤压。触电处的皮肤常因高热火花烧伤,要防止感染。

  电击伤比较轻微者,很快能恢复健康,重者必需请医生治疗。

  应该注意,触电者在进行急救时,一般不要注射强心针和喝兴奋剂。

  化验室的一般安全常识

  所用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物品。

  禁止使用化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当茶具使用。

  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硬质耐热烧杯或锥形瓶中进行,只能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边倒边搅拌,温度过高时,应等冷却或降温后再继续进行,严禁将水倒入硫酸中。

  开启易挥发液体试剂之前,先将试剂瓶放在自来水流中冷却几分钟。开启时瓶口不要对人,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明火。

  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手洗净。

  移动、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用水泡软后打开,严禁锤砸,敲打,以防破裂。

  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摇动以后取下,以免溅出伤人。

  将玻璃棒、玻璃管,温度计等插入或拨出胶塞、胶管时均应垫有棉布,且不可强行插入或拨出以免折断刺伤人。

  开启高压气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口对人。

  禁止用火焰在煤气管道上寻找漏气的地方,应该用肥皂水来检查漏气。

  配制药品或试验中能放出HCN、NO2、H2S、SO3、Br2、NH3及其它有毒和腐蚀性气体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用电应遵守安全用电规程。

  化验室中应备有急救药品、消防器材和劳保用品。

  要建立安全员制度和安全登记本,健全岗位责任制,每天下班前应检查水、电、煤气、窗、门等,确保安全。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