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职业噪声危害对策研究现状

2007-11-02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过去几十年里,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我国建立起了职业噪声方面的法律法规,职业噪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建立是政策层面和管理层面解决职业噪声的对策。法律和标准的建立只是为技术手段对付职业噪声提供了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但要控制职业噪声,预防职业噪声的危害,制定职业噪声的对策重点应更多的放在技术层面上。作业工人处在高噪声的作业环境之中,要保护作业工人不受到职业噪声的危害必须对作业场所的噪声制定一套治理和控制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工人噪声暴露量以实现保护工人身心安全健康的目的。中国在治理工业企业的职业噪声领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要对付职业领域的噪声达到保护作业工人的目的,主要的方法有工业企业噪声预评估、工程技术降噪、控制暴露时间、使用护听器、定期企业噪声评估以及通过制定听力保护计划等手段来保护职工的听力,随着中国职业噪声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出台定期的企业噪声评估和强制性的听力测试制度将在企业中广泛被运用。

  1工业企业噪声预评估

  工业企业在未正式投入建设之前,对企业的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工艺、管线设计与设备选择,车间布置中的噪声情况等实行预评估以了解企业内部生产环境的情况,企业应使用尽量使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代替高噪声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活动,对不可避免的高噪声作业区域在设计前应考虑治理措施。

  2工程技术降噪

  噪声是形成听力损失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应优先考虑对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进行控制,使噪声水平降到对人体听力系统无伤害的程度之下。治理噪声常用的方法有:隔声降噪、吸声降噪、消声降噪、隔振降噪等,但对于某些行业(比如纺织行业)来说,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噪声的难度较高并且可能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通过工程技术的措施明显地降低噪声水平时,应考虑其它方法来减少工人的噪声暴露量。

  2.1隔声降噪

  从声源着手,可使用较少的材料,将噪声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因而技术经济效果较好。根据中国工程的实际经验,各类隔声罩大概能隔绝噪声10~40dB。从受声者方面着手,使用的材料也较少,但噪声控制的有效范围要小得多。其优点是未对声源设备的运行、操作、监视、检修增加任何妨碍物。最复杂的情况是车间大、工人多、强噪声源分散,此时必须对整个车间的噪声分布与操作工人的分布的情况进行周详的分析,然后确定如何划分噪声强弱不同的几个区域,再分别进行处理。另外采用隔墙与隔声屏障可以对受直达声危害较大的区域有显着的效果。

  2.2 吸声降噪

  吸声材料的应用,在控制室内混响、改善厅堂音质方面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工厂车间内采用吸声作为降噪声手段。吸声处理通常需要较多的材料和投资,降噪量通常也只有4~10dB左右;不象隔声、消声等措施能够较容易地获得20dB以上的降噪声量。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厂房车间,混响严重成为噪声超过标准的主要原因,或者工艺流程与操作条件的限制,不适用于采用各类隔声措施。这时,吸声降噪声乃是一种现实有效的噪声控制手段。

  因此,要防止两种片面认识。既要避免不适当地在工厂车间内盲目铺贴大量吸声材料,认为处理总比不处理好,多挂总比少挂强;又要防止把必要和有效的吸声处理视为经济效益差的消极手段这种片面认识。离声源较近的地点通常以直达声为主。由于吸声处理只能降低混响声,不能降低直达声,因此对离声源较低的地点降噪声效果就不大明显。如织布车间,由于织布机分布在整个车间,各处都有相当强的直达声,因而吸声处理对于工人操作位置的降噪声效果不甚明显,大多数工程实践只得到2~3dB的降噪声量。

  2.3 消声降噪

  由通风系统引起的高强度的空气噪声在工业企业中比较常见,噪声治理的方法往往是通过设计消声器进行降噪处理。经验表明,一般的通风系统管道消声器,消声量在15~30dB左右;设计良好的排气放空消声器,则可达四、五十分贝的消声量。低于50dB时,原则上可以设计出任意需要消声量的消声器。  消声器性能的三个主要评价的指标是:消声量、压力损失和气流再生噪声。三者必须兼顾,统一考虑。消声量的过高要求往往导致消声器构造的复杂,从而提高压力损失和气流再生噪声,影响消声器的使用。

  2.4 隔振降噪

  隔振降噪适用于产生较强振动或冲击,从而引起固体声传播及振动辐射噪声的机器设备的噪声控制。隔振降噪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所需的振动传递比(或隔振效率);2)确定隔振组件的荷载、型号、大小和数量;3)确定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频率比以及固有频率;4)验算隔振参量,估计隔振设计的降噪效果。

  3控制暴露时间

  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作业工人8小时工作日规格化的噪声暴露级LEX,8h在低于85dB的情况下,工人不易患上听力损失。根据LEX,8h的相关公式:

  可以得出影响LEX,8h大小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瞬时A计权声压级,另外一个是积分时间。积分时间相当于PA(t)的权重,如果高强度噪声的暴露时间较少,则总体的LEX,8h就较小。因而对作业工人的暴露时间进行管理,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听力损失的发生。对作业工人的暴露时间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好处在于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对工人听力损失的预防,可以采取下面三种方法实现对工人暴露时间的管理:(1)轮班制:工人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如果噪声暴露量超过容许限值时,企业负责人可以将高噪声的工作分为多班制,由二人或多人轮班去做,缩短工人强噪声暴露的时间。实施轮班制,不改变工人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只是让工人在高噪声作业与低噪声作业之间轮流作业。(2)工作调换:为避免工人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下而导致听力受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每月、每季或每半年)调整工人的工作性质,使工人在不同噪声级别的作业环境中进行工作,以降低听力损失的发生率。(3)调整作业程序:在作业过程中,可以找出整个作业程序中的噪声暴露量较大的作业,并针对该作业进行作业时间调整、程序调整改善或用其它方式替代,以达到减少噪声暴露的目的。

  4使用护听器

  当工程技术措施不能明显地降低作业场所的噪声或者降低噪声的费用过高而噪声暴露的人数又不多时,可以通过使用防护设备来降低工人的噪声暴露量。一般地,只要作业工人的噪声暴露剂量等于或大于85dB,都应该佩带听力防护设备来保护自己的听力系统不受到噪声的损害。使用听力防护设备是在技术手段不能降低噪声的前提下而启动的保护工人听力的方法。听力防护设备的原理是从声音的传播途径中实现对噪声进行控制的方法,阻止高强度的噪声进入耳道,从而避免了噪声对听觉系统造成损伤。听力防护设备的使用,要根据相关的检验标准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防护设备,要确保防护设备能有效地保护听力,又要保证防护设备不能过度地保护,避免防护设备对报警信号的掩蔽。防护设备使用之前,需要对工人进行培训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此外,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护耳器进行清理和保养,以保证防护设备的正常功能。

  5定期的企业噪声评估

  企业噪声的评估是保护职工听力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定期的企业噪声的评估制度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噪声情况、职工噪声的暴露情况以及企业噪声的变化情况,对企业噪声的评估能按职工接触噪声的大小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噪声暴露情况再制定相关的听力测试制度和听力保护制度。企业噪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照射值、暴露值和噪声暴露人群数等内容的评估。

  6制定听力保护计划

  听力保护计划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的,针对噪声暴露的工人实施的保护工人听力不受损害的方法。听力保护计划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可能引起本企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各方面的原因,加强了企业对作业环境和工人听力损失的关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听力保护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的测试、听力测定、护耳器的选择和使用和工人的教育培训等。

  A.环境测定 1、听力保护计划要求企业的负责人,通过平时的噪声监测识别哪些工人暴露于噪声≥85dB(A),并要求把监测结果向工人公布。 2、企业生产设备的引进需进行备案和重新进行噪声测试,各噪声环境的作业人员的工作地点和位置也需要进行备案。

  B.听力测定应对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的工人进行听力测定。定期的听力测试可以避免受到噪声损害的工人的听力继续恶化。在对工人的听力进行测试时,如发现工人听力的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的听阈相对语频较高,应对该类工人进行重点管理,急时采取相关措施对工人的听力进行保护。

  C.护耳器的使用 护耳器的使用作为保护工人听力的最后一道防范措施,企业在为工人提供优质护耳器的同时,应教育工人如何使用护耳器,并督促工人坚持佩带护耳器。在平时监督检查时,应记录工人佩带护耳器的情况和检查护耳器的磨损情况,对性能不能满足要求的护耳器应及时更换。

  D.教育培训教育和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工人理解听力保护计划的要求及保护听力的必要性,使工人自愿积极参与听力保护计划并愿意佩戴护耳器和参加听力测试,增加噪声作业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