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从成都公交燃烧事件中反思什么?

2009-06-11   来源:东方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每一次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总会有一群“火枪手”们按照他们惯用的思维模式,迫不及待地向预先设定的两方面问题开火,不是政府失职,便是个人无德,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定式。他们擅长小中见大,比如先探究一下逃生锤的问题,目的很简单,如果遗失或者没有配置,那就把火力集中攻击政府失职,进而顺利切换到公交改革、公益优先等视角,大谈特谈公交私营化积重难返;或对司售人员的应激行为进行探查,如果不够尽责,就把火力集中在个人道德身上,进行大肆的道德批判,感叹世风日下,呼吁要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等云云。  

    但“火枪手们”这次着实有点“偏靶”,事件的发展显然并不沿他们想象的方式进行。在多次经历重特大突发事件考验后,政府显然变得有经验起来,突发事件应对的机制也更趋成熟,尤其是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一做法,让一些无端的猜测和纷飞的流言无疾而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都公交燃烧事件是一起因人为携带易燃物品而导致的事件,而不是早先传出的自燃。3个安全锤处于完好境地,油箱里还剩107公升柴油以及未烧焦的客车传动皮带等证据都有力地排除了客车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一些乘客的个人证言也表明,司机不仅没有首先弃车而跑,而是积极采取了应急措施,只不过个人的努力并没有收到实效。  

    貌似一切都变得无趣,政府不能骂,司机也不能怪罪,或许有人会问,难道真要怪这么多无辜受到伤害的人们活该倒霉?当然不是。尽管还不能百分百的排除人为纵火和恐怖袭击的可能,但从已有的证据和过往的案例来看,我更相信这是一场因为漠视起码的安全而最终引发的人间悲剧。挤过公交车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上班早高峰期间,公交车满载的概念肯定不是核定的最大载客数量,两倍或者三倍亦属正常。能在120多人的车厢中立足亦属不错,更何况是从容的制造恐怖事件,在这种情形下更别指望司机能够对每一位上车乘客进行违禁品筛查。一种最为可能的情形是:先是一位不知名的乘客携带了违禁品上车,在人挤人的车厢中危险的违禁品被挤翻在地,汽油或者其他的类似液体流到了客车地板上,在特别拥挤的情况下很少有人去过多关注某种异味的存在,但不幸的是,流淌的汽油还是被点燃了(或是渗透到车底因传动摩擦引起,或是其他意外情形),由于汽油燃烧耗氧量极大,因此火焰快速升腾并吞噬一切,人群顿时乱作一团,哭喊声震天……人间惨剧就此上演。  

    当然,上述也是一种个人的主观臆测,在真相和细节没有最后公开前,成都的公交车燃烧事件就可能会有N种不同的结论。但无论是何种结论,有一点共性的问题却值得所有人去真正反思,那就是如何补上国人长久以来对安全问题的“缺课”,特别是反映在安全意识的缺乏,安全规则的缺位,自救互救能力的缺失等方面,克服那根深蒂固的侥幸心理,改变长久以来对安全意识的淡漠态度。如果不从源头上制止住危险品、违禁品登上公共交通工具,不强化安全规则在全社会每一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准则,不提升公众应对各类危险时的自救互救能力,那么即使是安全锤在位,司机尽职,可以预见的是,也照样还会出现乱作一团的景象,导致群死群伤的惨剧。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