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政府的“心因性反应”何时了?

2009-05-27   来源:大河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近千人蹊跷患病,消息封锁20天,吉林千名中毒者心病迷局,连日来,社会多家媒体有关吉林化纤厂职工,因为接触不明气体住院的报道,让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4月23号开始,吉林省吉林化纤集团有上千名工人在十多天的时间当中,先后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一系列不良的反应,工人们怀疑,这和集团隔壁的一家化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有关。但是随后卫生部派出的专家组却给出了这样的意见:这一次事件可以排除化学物质毒性所致,主要是和心因性的因素有关。上千名的工人,他们到底是有毒气体的受害者呢,还是心理疾病的患者呢?在纷纷扰扰的争吵、反反复复的这些调查的背后,究竟什么才是事件的真相? (5月21日央视《今日观察》)

    这个事件主要涉及三个部门,一个是环保部门,一个是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还有一个就是卫生部门。

    这各方部门,各方都有自己的结论,环保部门说我们接到报告以后就一直在检测,没有检测出什么异常,空气中没有异常。安监部门得出结论说,没有毒气泄漏,说不是安全生产事故,也不是我们这个负责的问题,但是安监部门有一句话,说是属于生产排放出现的环境影响问题。

    然而卫生部5月14日下午,卫生部疾控中心专家,与当地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公布结论,排除了化学中毒,认为事件原因是心因性反应,属于精神和心理疾病的范畴。然而一些住院患者却认为,不能接受这个结论,在网络上,公众也开始质疑,心因性反应的结论。

    “到底谁来拨开‘康奈尔事件’的迷雾呢?”《新民晚报》发表文章说,如果专家的判定无法说服公众,如果真相迟迟得不到公布,那受到伤害的远远不只是吉林化纤集团的上千职工了,他们只是有形的受害者,无形的受害者便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人民网发表署名文章,“环保部门在重大污染事件中的缺位让人震惊”。文章指出,一千人是20多天来陆续中毒的,可见职能部门的不作为,已经错过了控制污染的最佳时机,使事态恶化,更多人受害,真不知他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再出手。

    《南方日报》评论文章说,国家安监总局在两天相继做出了不同的表态,且最初的表态与卫生部的结论大相径庭,为此《南方日报》质问,安监总局表态前后矛盾说法“打架”,到底是谁在摆乌龙?

    “吉林化纤千余职工不适原因成谜”《文汇报》援引了一名从小在吉林化纤集团家属院长大的职工金立武提出的疑问,从小在化工大院长大,怎么会对化工厂产生恐惧?停产后的检测,为什么只是针对一氧化碳指标,而不是大家普遍认为苯胺气体?为什么住的是职业病医院,而不是精神病院?一系列的问号,仍然盘旋在金立武有些虚弱的脑海中,但是答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无从追寻。

    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因为某些人为推卸责任而掩盖事实真相,从而被他们整复杂了。当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这样一个中毒事件,尤其是上千人的集体中毒事件的时候,政府部门应急方案里应该把它想的最坏,启动应急的公共安全方案。真正面对事件本身,调查事实真相,给受害者一个说法,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这才是政府部门之所为。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事件过去20多天,政府部门才开始有一个新闻发布会,才开始公开这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是为了平息这个事件,让这个事件停掉才给出的,而不是为公共的安全,公众的安全,认为事件原因是心因性反应,属于精神和心理疾病的范畴。各个部门,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给出近乎荒唐的结论。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拿着上千人的生命健康踢皮球,这是政府应该做出的行为吗?

    其实松花江上空弥漫着两种空气。一个是可能的有毒气体,现在有毒气体被有关部门说没有,这个事情被否决了;另一种弥漫着的空气,就是恐慌的这种心态。政府处理事件的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就是尽可能让这个事件平息,或者说不要让公众知道,或者说要把自己责任要撇开,最好希望自己与这个事件是干干净净的。各部门几乎矛盾的反复的结论让政府遇事恐慌的心态在这件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政府在处理类似这样的事件里,似乎有一种心因性反应。到最后,最大的受害者不是中毒人本身而是政府的公信力。不仅仅是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你会使得整个事件的成本会大幅度的上升。为重塑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也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不要小看公众的能力,知情权是每个人都享有的,要想剥夺公众的知情权是绝对不可能的。正如一网友说:“对中毒工人和民众伤害最大的也许不是不明有毒气体,相关部门隐瞒事实,遮蔽真相,才是对中毒工人和民众利益的最大伤害。如果不是刻意的隐瞒应当及时公开的这些信息,那么谣言这种‘毒气’就不可能获得有利于它潜滋暗长的生存空间。”

    另一网友说:“轻率地就把1000多人健康问题归结于‘心因性’,这不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比如华南虎事件中,最开始那批做鉴定的专家,比如杭州地铁坍塌事件中某些无良的‘满嘴跑火车’的专家,最后的事实不都证明其结论荒唐得离谱吗?”

    李楯(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当地政府做的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是它们的反应迟钝,最起码在这方面是存在问题的。再一个(社会)转型期,在信任链条断了的情况下。一些政府部门这样做,恐怕会增加负面的影响,我们能不能真正把人放在第一位,把人的健康,人的生存质量放在第一位。如果政府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公开信息,如果真正能够尽早做出解释,给予使大家能够信服的答案,情况就会好一些。

    但是每次遇到这样的事以后,我们总是看到,这种让人非常痛心,甚至是很愤怒的一些行为,我们的政府什么时候能做到,一旦这种类似的公共事件发生之后,能够确实非常果断地,非常及时地,非常公开,非常透明地来处理这个事件,充分的尊重公众的知情权,还事件以本来的面貌。对于政府真正的职能转变,我们很是期待......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