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大力实施“安全人才建设工程”,在驻川高校开设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定向培训和按需培训,成效显著,成果丰硕。同时,组织省内外安全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学者,结合四川安全生产实际,自行组织编写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大专学历教育教材,日前首批自编教材已问世。
2006年,省安监局提出大力实施“安全人才建设工程”, 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对从事道路交通、煤矿、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的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四川在加强各类安全培训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安全科学教育优势,努力实现在川大专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与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等专业。积极鼓励生产经营企业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定向招生,加强对从事高危行业和公共安全领域从业人员的安全法规和安全技术培训,推动安全科学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切实解决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问题,为省、市、县级安全管理部门和企业输送安全急需人才,满足了“科技兴安”战略对各个层次安全人才的需要。
驻川院校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在省安监局、科技厅、教育厅、职安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6月全面启动了煤矿安全生产人才的培养工作,经过三年的安全专业建设,已成为四川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去年,该校面向全省煤矿等企业,计划招收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安全技术管理等专业学生800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相关专业在校生近2000人,其中有409人已于去年底学成毕业回到煤矿企业从事安全技术工作。这一开创性工作将逐年缓解四川煤矿安全生产人才极度缺乏的状况,同时填补了该省在重庆直辖后无高等院校培养煤矿一线安全人才的空白。
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将安全生产与管理人才培养对象定位在高危行业生产一线的优秀矿工、招聘制管理的优秀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中,按照“招得来、学得好、回得去、用得上”的原则,培养计划纳入四川省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中,由省安监局每年向企业下达招生指导建议性指标,学校与企业签订煤矿安全人才培养协议,选送通过全国成人高考的学生入学脱产学习。这种招生方式的创新,既找准了科技兴安的切入点,也调动了企业培养人才积极性。
四川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培养暨懂技术、又懂管理,动手能力强、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积极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增强了危险化学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加重了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去年,该院面向各级安监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生产一线的优秀员工,计划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安全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安全工程等专业专科、本科生600名。
同时,省安监局针对四川安全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协同教育部门在四川师范大学开办了安全工程专业,去年招录本科生51人。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四川省“安全人才建设工程”成效显著,为全省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高危企业输送了一批急需的安全专业人才,为推进四川安全发展、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四川在推进高校开展安全工程与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等专业设置和安全管理专业高等学历教育的同时,结合四川省情和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大力加强驻川高校安全工程等专业学科建设,组织省内外安全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学者,自行组织编写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大专学历教育教材。
笔者近日从四川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获悉,为实施省安监局、四川煤监局提出的“安全人才培养工程”,在省安监局、四川煤监局局长林书成的直接领导下,省职安协会会同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在组织开展全省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同时,邀请部分长期从事安全技术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四川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自行组织编写完成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评价应用技术》、《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等8种首批安全人才培养的试用教材。同时,省安监局、省职安协会还出版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两种试用教材。
该套教材的编写由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四川大学客座教授钟兆基主持,参加编写的主编、副主编、主审和编写人员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省法制办公室的领导,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科技职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教授,省科技厅、卫生厅、安监局相关处室和专业技术人员,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和省职安协会的专家(包括九院、攀钢、石油、东气、中铁二局、川化、二重、国泰民安评价公司)和四川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并邀请了首都经贸大学有关教授和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参加审核。该套教材有较强的针对生、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指导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的必务工具书。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