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论火灾时人员的心理素质对安全逃生的影响

2007-07-11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随着历史老人的脚步,人类从棚屋茅舍迁入了钢筋水泥的从林,早已失去了原始蛮荒对火神的那份敬畏。一场场火劫以后,人们总是偏重于归纳总结失火的原因和教训,而对其中生者何以生,死者何以死的缘由少有探究的热情。由于火灾中人的心理反应不一,心理素质不稳定,不懂得如何在火灾中采取安全逃生行动,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不断。比起防火意识,我国国民的火场逃生意识和技巧就更为薄弱和欠缺,屡屡造成惨重伤亡,血与火的教训使我们警醒,激发积极心理、消除消极心理对于提高和稳定火灾时人员的心理素质,对减少火灾中的人员伤亡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就火灾时人员的心理素质对安全逃生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火灾中心理反映的类型:
  
人的活动被理解为心理的外部表现,人的活动方式被理解为心理的外部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是人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人的心理素质的差异,使人们在相同的环境下心理活动不同,客观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引起人的心理活动的变化。火灾中,高温烟火的灼烤、高度紧张的情绪、混乱不堪的场面和伸手不见五指的极差能见度,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引起心率、血压、肌肉紧张度发生显著变化,并导致情绪产生高度的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由于各人的心理素质差异,则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一些人处于良好的应激状态下,其大脑运转迅速、异常活跃,思维的逻辑性更强。因而表现在行为上则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眼前的火情,采取果断的措施保护自身、他人或财产的安全。在事帮中,还有一些人在应急状态下则会变得意识狭窄、思维混乱,发生感知和记忆上的失误,做出不适当的反应和种种异常举动。如火灾中一些人只知道推门,而不知拉门;将墙当门猛敲猛击等等。归纳起来讲火灾中对安全逃生有影响的心理反映的三种类型:一是惊慌性。火灾中的惊慌是指人们接受异常灾难刺激表现出的一种焦虑状态或行为状态,这种在极度难忍、充满恐怖的环境中造成的心理反应大多不能自控,由此而产生的结果经常是不幸的。二是群聚性,火灾中的群聚是指因外界的压力和威胁凝聚在一起的行为,使每一个人都产生对群聚体有依赖性,在受到火灾侵害时,受灾者是不肯丢弃这个集体的,个人失去主见和判断力,往往造成自我存在意识的淡薄,盲目地放弃原来进行的行为而“随大流”。三是盲从性。火灾中的盲从是指个体受到诱导,便产生和其他个体一致的行为。如某高层建筑火灾中,部分人员已从着火层下到一楼,本已脱险。然而,由于一人发现楼梯边外门不开,便折身上楼,其他人竟也跟其上楼,被火逼下后,门不开,又上楼,如此折腾,最后大部分罹难。其实他们只要转身通过一层楼道水平逃向大厅,便可脱险,然而竟无一人由此逃生。

  二、火灾中形成不良心理素质因素的分析:
  1、引起火灾中产生不良心理素质的主观因素:一是心理调节能力差。处于火灾现场的人,当看到平常依赖并熟悉的环境,由于浓烟、热气流和毒气弥漫,熊熊烈火的燃烧变得面目全非时,便失去了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了大难临头的感觉。二是生理素质差。由于起火区温度升高,使受灾者无所适从,浓烟阻挡了视线使受灾者晕头转向,氧气含量降低使受灾者呼吸困难、反应迟钝,以及火灾中生成的大量有毒气体,使受灾者中毒或神经系统受到麻痹。三是迟钝的心理表现,导致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由于烟雾和毒气的作用,使受灾者大脑供氧不足,思维活动受到限制,致使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

  2、引起火灾中产生不良心理素质的客观因素:一是火灾发生的突发性。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使环境转瞬面目全非,使人们心理压力剧增,以致突破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使行为个体失去理智的控制,造成行为失控。二是火灾环境的感染性。当火灾时周围人拥挤在一起无所适从的紧张情绪影响到其他人身上,反过来又加剧个体的情绪时就造成了情绪感染的高潮,造成了一种大难临头的紧张气氛,使人的心理素质受到影响出现了一些对安全逃生有影响的错误行动?惊慌失措、盲目从众。如吉林一个挤满人的歌舞厅在夜间发生火灾,人们就不顾一切,甚至踩倒他人,拼命向出口奔逃。在出口处,引起人们蜂涌而至,最后造成伤亡。消防部门清理灾后现场时,发现尸体堆积有一米多高。三是火灾灾害的瞬时性。许多人认为,与火魔周旋有较充裕的时间,实际情况怎么样?一般而论,建筑火灾经十分钟燃烧后,即可达到猛烈阶段。去除发现火情等延误的因素,供你掌握的时间,实在为数不多。尽管大火尚未及身,而身处火场的人们会被高温热浪灼伤,并立即陷身火海。问题不仅如此,如果说火势延烧需要一个短暂的过程,而火灾中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则会在瞬间猛烈升腾,布满火场空间。据有关资料记载,火灾猛烈阶段,烟气水平扩散速度为0.5?0.8米/秒,烟气在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管井中的垂直扩散速度为3?4米/秒。根据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的高度、空间、通道等实际情况,专家认为,高温烟气经由东侧楼梯由一层蔓延至三层仅需3?4秒钟,从东侧蔓延至西侧只需69?111秒。按上述最高值测算,处于该大楼二、三层的营业员或顾客,从发现起火开始必须在2分钟内逃离大楼,方能生还。试想,在如此宝贵而短暂的时间里,在极其复杂而混乱的火场,一个未经过学习和训练、不具备基本逃生常识和技巧的人,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想采取行动逃生,顺利脱险、绝处逢生,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三、激发积极心理、消除消极心理的方法:
  火场环境,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受灾人员会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心理反应。积极的心理反应即心理调节能力强,它表现在火灾现场,受灾者主动、勇敢地同火灾作斗争的行为,不慌不忙地自救,甚至组织他人逃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即心理素质较差的,则会因感情脆弱并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导致产生错误的行为。心理素质并非一时可以迅速提高,但通过教育和训练是可以得到加强的。教育和训练是激发积极心理、克服消极心理的基本手段,它的任务是转化思想、增长知识和提高技能。转化思想,就是要使我们能正确对待和认识灾害。增长知识,就是要求人们了解与火灾相关的知识。提高技能,就是要求人们掌握处理火灾事故基本问题的一般方法。而其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更是提高心理素质,适应外界情况变化的重要方面。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当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一是要了解烟毒的危害。烟雾是火灾发生过程中因热解或燃烧而形成的产物。近年来,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在建筑、装修及家具等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火灾中烟雾的毒性日趋严重。烟雾变成火灾中的蒙面杀手。火场上大多数可燃物质含有碳,当供给的空气充足时,碳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但当空气不足时,便形成危险的一氧化碳。除非可燃物和空气事先混合好,否则,燃烧区的空气供给通常是不足的。物质燃烧时,可能形成主要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氮的氧化物、硫化氢、氰化氢、光气等。比如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的气体。一氧化碳在多数火灾中虽不是燃烧生成气体中毒性最大的一种,但它却是在火灾中,在没有控制的燃烧条件下产生含量最大、最典型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严重阻碍血液携氧及解离能力,形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及碳酸蓄积,形成内窒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又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所以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旦进入血液,就会干扰氧的传递,导致内组织中毒,所以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时,人呼吸数次后失去知觉,1-2分钟内即可死亡。由于火灾燃烧情况非常复杂,火灾中生成的一氧化碳数量远远不止这些。根据有关资料称,一般着火房间一氧化碳浓度可达到4%?5%,最高可达到10%左右,决非鲜活生命所能承受。烟气的毒害是非常残酷的,通常是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致命因素,在一些群死群伤的火灾中常可发现它肆虐的魔影。二是掌握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当你恰巧身临起火部位,首先应根据已掌握的灭火常识,果断加以扑救。因为从本质上说,任何逃生选择都是被动的行为,而加强防范和有效扑救,才是积极的行为。燎原大火常常起于星星之火,当你这样做时不仅是心理素质过硬的体现,也是掌握消防知识后在保护他人。火灾起始之初通常是在较小范围燃烧,如果发现及时,灭火方式正确,使用器材得当,通常还是能够加以扑灭的。三是掌握火场逃生技巧。发生火灾时由于现场的人所处位置不同,逃生距离不等,逃生时间不一,因而逃生方式也不可能强求一律。一般而论,不管采取何种有效方式,能安全顺利到达失火楼层以下,即可认为基本脱离危险。笔者认为有三种方法可供参考:第一是跑离火场。此为火场逃生的主要途径,一旦在火场上发现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时,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争分夺秒,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脱险时,应尽量观察,判明火势情况,沿烟气不浓,大火尚未能烧及的楼梯、应急疏散通道逃生。第二是结绳自救。在准备逃离房间前,应用手摸房门,或小开门缝观察,如果房门发烫或有浓烟扑入,说明火已离你不远,门外已十分危险,此时要另寻生路。可将窗帘、被单撕成粗条,结成长绳,一端紧固在足以承负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沿窗口下垂直至地面或较低的窗口、阳台处,顺绳下滑逃生。第三是积极待援。因主客观因素左右,致使以上选择无法进行,也不能轻易放弃求生努力。应巧用地形和建筑,坚守待援,可用棉被蒙住门,用织物堵严门缝,并向上泼水,顶住烟火的进攻,仍有一线生机。由此通过教育和训练,相信每一位受训者都可能实现意志坚定,消除火灾时不良心理素质对安全逃生的影响。在火场保持机智镇定心理状态,达到安全逃生的目的。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