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港口危险货物装卸储存的安全管理

2003-11-04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基本要求

加入WTO后,我国港口在进出口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危险货物流通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港口在装卸储存危险货物方面又有了新的研究课题。

港口,要做好危险品装卸储存业务,必须在健全其他货类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危险品装卸储存的规章制度。比如:《码头、仓库作业安全操作规定》、《仓库灾害性事故应急措施》、《危险品仓库灾害性事故应急措施》、《危险品专业组管理人员安全质量岗位责任制》、《危险货物专业管理仓库员的安全职责》、《危险品专业组门岗安全质量岗位责任制》、《危险品专业组长安全职责》、《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集装箱危险货物管理细则》、《集装箱危险品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定》、《进入危区管理规定》、《外单位汽车进港装卸危险品管理须知》。

与此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危险品装卸、储存区域。由于危险货物的装卸与普通货类不同,在危险品装卸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整个码头设备设施及人员的安全,还必须考虑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要设立专门码头(泊位)进行装卸。从我国港口布局来看,有的设在城市的中心区,有的设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有的远离城市。这样危险品装卸区域的设立就要纳入各个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

据对国内一些港口的考察,许多内河性质的港口主要选择适合装卸危险品的几个泊位作为装卸危险货物的区域,并在这些区域建立专门的危险品仓库;属于海港性质的港口,根据条件许可,有的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危险货物装卸码头,有的甚至在整个区域建立了危险货物装卸储存码头。当然,不管是内河港还是海港,并不是建立了危险货物仓库就可以储存任何危险品,要同当地政府对码头功能的设定和对港口生产的限制联系起来。

一般来讲,储存区域的选择也与港口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则上可以这样处理:在一至九类危险货物中,因为一类爆炸品和六类有毒品不适宜在公众聚集场所储存,故在装卸方式上应采取车船直取或以过驳的形式运输到比较偏僻的地方储存,其他危险货物则可以在港区内设立专门的危险品仓进行储存和拆装箱。

除此之外,要有完善的装卸方案和装卸措施。危险货物滞留在港口,对港口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所以港口管理人员对任何一种在港内储存的危险品的名称、数量、级别、理化特性、灭火方法等安全事项要一清二楚。

 具体作法

现推荐一种最新的管理方法——危险货物动态安全管理。即在危险货物装卸前,危险品管理人员认真查阅资料,提前填好《危险货物装卸安全措施》,并报危险品管理部门。经审查、确认各项安全措施有效后报危险品领导小组备案。装卸作业前,危险品专业组召开作业人员工前会,危险品仓库员根据《危险货物装卸安全措施》,向作业人员介绍该货物的理化特性,并告知应穿戴的防护用品和作业注意事项等问题。会议结束后,待作业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各项安全措施得到落实后才进行装卸作业;危区管理人员、安监员对装卸作业全过程进行检查监控,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作业完毕,要求作业人员按“四标五清”(“四标”:标准码、标准车、标准堆、标准舱;“五清”:舱底清、甲板清、车卡清、机械工具清、码头库场道路清)要求清理现场,危区管理人员在每类危险货物前设置标志牌,标明该货物名称、级别、理化特性、灭火方法等安全事项,危区门岗内的黑板上也写上库区内现堆存的所有危险货物的名称、级别、堆存位置及灭火方法,以便防范应急。每天下午下班前,危区组长根据危区库存情况填写《危险货物动态管理报表》,注明货物名称、类别、数量、储存位置、储存期间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报危险品管理的相关部门,以便于上述部门的主管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危区内储存的危险货物种类、堆存情况,利于检查监控,确保货物堆存期间的安全。

一旦危区发生事故,可根据《危险货物动态管理报表》上填写的“海运危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编号、“国内危规”(《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编号、应急表号及急救指南表号快速查找《海运危规》,采取相应的方法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尽可能使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

同时,还要对调度、货运、集装箱等部门的危品管理人员、参与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的工人、司机进行危险货物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发证,实行持证上岗,提高人员素质,确保安全。要制定《危险货物泄漏、扩散、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并每季度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了模拟演练,及时对演练效果做出评价,从而提高相关各级各部门及广大职工应急处理危险货物泄漏、扩散、火灾(爆炸)事故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港务局安质处)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