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谈大型火电企业的设备优化检修

2007-11-21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摘 要]本文通过对华能大连电厂在开展优化检修工作过程中所做探索性工作的介绍,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时代,优化检修是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设备诊断是优化检修的前提。
  [主题词]优化检修状态监测故障诊断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发电成本已成为竞价上网的决定性因素,火电设备,特别是大型发电设备的维修费用所占电力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现行的以预防性计划检修为主的旧检修体制已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经营者的要求。因此,探索和实行一个更科学、更加符合电力市场规律的设备管理和检修体制势在必行。

  1.优化检修是检修体制改革的方向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随着一大批高参数、大容量、高自动化机组的先后建成,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与市场经济的接轨,迫切要求火电企业改变其原有的"定期检修"设备管理模式,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设备诊断、监测技术的发展又为设备管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定期检修是根据经验制定检修项目,决定设备维修周期,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检修的过剩或不足,造成维修费用的上升,设备利用率的下降。从表面上看设备的安全性提高了,但这是以提高检修成本和降低设备可用率为代价的。
  设备优化检修是根据市场(电力市场和物质采购市场)需求和设备自身的特点即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全过程所呈现的理化特点,以及设备在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和配置,利用现代化监测和诊断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科学合理安排设备的检修周期的一种检修策略;是一种在全新的检修理念指导下,集计划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检修及改进性检修等多种检修模式于一体的综合检修模式;是完成预防性检修向预知性检修平稳过渡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是建立在对设备各种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评估后采取的一种效益最大化的设备检修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发电企业的检修体制正逐步向预知性的状态检修体制过渡。适合当前国情的检修体制是一种包含状态检修成份在内的综合性检修,即优化检修方式。优化检修是以先进监测和诊断技术为依据,以可靠性和设备寿命评价等技术为基础,合理地延长定期检修间隔以达到减少检修时间、提高发电设备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经营者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2.设备状态诊断是优化检修的依据
  应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而设备的状态诊断则必须以状态监测为前提。因此开展运行设备的状态监测工作,作好设备动态诊断,是全面实施优化检修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2.1设备状态监测是状态诊断的基础
  运行设备的状态诊断就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状态监测、诊断分析及治理预防。设备诊断技术就其定义,是要在了解它的过去(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以及使用维修情况)和现在(目前技术状态)的基础上,来判定产生故障的部位、原因、设备现行状况。因此,仅仅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靠某一局部故障或异常就想作出正确的决断,往往是很困难的。必须开展连续监测以建立设备信息数据库,对设备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综合分析。因此,实施发电设备状态的监测这不仅是对运行设备进行动态诊断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整个优化检修过程的需要,更是发电设备实施优化检修的客观依据。
  2.2开展状态检测所需技术及手段
  目前,我国在状态检修方面所需的技术手段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如:锅炉四管泄漏监测预防装置、汽轮发电机的远程故障监测诊断系统、汽机调节系统诊断技术、热力系统监测诊断系统等。国外已有许多已开发的状态检修技术运用于汽轮机、锅炉、发电机、辅助系统的设备上,这一系列科技项目的完成和应用,为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提供了较充足的技术手段。
  当前选择状态监测的手段及技术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常规手段:机组在线数据采集系统(DAS)及离线的设备状态数据采集器;
  ②监测技术:振动监测、油液分析、红外热成像、电机状态及超声波监测等;
  ③监测信息处理技术:国内外相关的故障诊断系统软件;
  现今,我国大型的火电机组在主设备上基本都安装了比较先进的在线的监测系统,一些电厂引进了离线监测设备,已基本具备开展监测的条件,关键是如何利用好已有的监测手段和诊断技术来达到准确的判断设备状态的目的。
  2.3确定监测对象,有序开展监测工作
  设备诊断开展的程度决定着优化检修实施的效果,因此设备诊断的开展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已实现设备检修的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这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人力、技术及手段),合理选定作为诊断对象的设备,循序渐进的开展监测工作,使之进入良性循环。这些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故障停机后可能产生较大损失的附属设备;
  ②维修费用高的附属设备;
  ③发生故障后,预期会发生二次损害的设备;
  我国发电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首先选择故障停机后可能产生较大损失的附属类设备为监测对象,有重点的开展监测工作,寻求突破口,为全面开展设备诊断工作打好基础。
  2.4收集整理设备的信息为诊断分析提供依据火电设备,特别是大型火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携带着大量的与系统或设备状态相关的数据信息,收集并整理利用这些数据信息为准确诊断设备状况提供充分的依据。这些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运行数据(运行实时数据、日志、巡检记录、分析记录);
  ②常规检测数据(点检、金属监测试验、性能试验、技术监督项目的测试数据);
  ③设备状态监测数据;
  ④设备历史数据(设备图纸、说明书、安装记录、故障、检修、更改的次数等);
  ⑤同类设备的故障信息、检修经验;
  ⑥.国家、行业、公司、电厂的有关标准、规程和规定等。
  这些信息数据在收集、加工和处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管理。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设备管理平台,对信息进行处理,使其从技术上保证其连续、可靠和有效的应用。

  3.华能大连电厂开展优化检修的基本情况
  华能大连电厂投产十余年来,始终在围绕着探索一条最适合电厂本身特点的检修管理模式而努力。根据辽宁电力市场的特点,他们率先突破了国内发电企业一年两修的设备检修模式,并从澳大利亚购进了一套设备维护系统软件(MAINPAC),实行设备管理人员与检修人员相分离的组织体制。
  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等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华能大连电厂已经形成了定期检修、状态检修、事故检修相融合的优化检修管理模式。
  3.1建立了优化检修的管理体系
  从2001年开始,华能大连电厂逐步的由原来的以预防性检修的检修方式向以状态检修为主体,以故障检修、改进性检修为辅助的优化检修体制过渡,最终实现预知性检修。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建立了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分析小组;完成了各工作流程的整合和规范;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设备检修体制的改革从管理体制上得到了保证。
  3.2完成了设备的分类工作,为优化检修做基础准备
  在2001年完成辅助系统的设备分类基础上,按可靠性、人身及设备安全、影响设备出力和效率、环保、检修难易程度及工期和费用的大小、电能质量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对机组的各个系统进行甄别,对转动设备进行了分类,进一步明确和划分出须进行计划检修、状态检修及事故检修的设备,为全面开展设备优化检修做基础准备工作。
  3.3开展设备状态监测,为优化检修提供技术保障
  2001年恢复离线监测,开展了振动监测、热成像监测、漏泄监测、油品监测工作。加大了对设备状态的分析评估的力度,完善了监测手段。
  利用离、在线监测设备,对有异常的设备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在最合理的时机,安排对预警设备进行检修。先后解决了1UA汽动给水泵振动异常等问题。投入使用热成像仪后,对原无法直接检测各变压器、高架线等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利用每次做机组性能实验时,检测各系统阀门漏泄状况,在机组检修中有的放矢安排项目,将阀门的漏泄率降至最低,有效的提高了机组的效率。多年来,一直规范油品监测。多次监测到各类油品运行的性能劣化状况。特别是对二期设备的抗燃油监测,及时准确,极大地改变了电厂二期设备投产后机组控制系统故障频发的被动局面,保证了机组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3.4实行优化检修,企业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华能大连电厂在设备检修中,由于实施了优化检修策略,机组的运行更加稳定,设备的可靠程度极大的提高。在这期间#1机组创连续安全运行510天的全国记录,并连续获2001、2002年度全国大机组竞赛的金牌。#4机组也连续运行320多天,在2001、2002年度全国大机组竞赛中获得铜牌。由于机组安全稳定的长周期运行,直接带来的就是减少了不必要的过剩检修,使#1机组的A级检修周期由4年延长到6年,而#2机组则更进一步,由4年延长到8年。极大地提高了火电机组的可用水平,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优化检修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检修管理理念,充满着创新的观念,而它更需要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来支持,其目的是为优化检修资源的配置,优化检修策略。状态监测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优化检修工作更要循序渐进。尽快提高监测水平、提高设备诊断能力,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实施优化检修是现形势下,电力企业适应市场经济,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有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敏设备故障诊断手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10;
  [2].虞和济设备故障诊断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6;
  [3].郑鸿翔电力设备管理与维修教材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5。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