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系统控制研究

2009-02-26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摘要:本文首先对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进行了概括分析,继而论述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危险源系统内容,最后提出了控制危险源的技术对策,以期对我国当前的建设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建设工程  安全危险源  控制

  1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分析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鉴于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及影响因素诸多,危险源转变为破坏力的机理复杂,传统的“经验控制型”及“过程控制型”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及管理的需要。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研究工作,有利于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建筑企业的形象,提高综合效益,为政府提供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宏观控制手段,为施工企业提供了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法,对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2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危险源系统内容

  建设工程危险源系统研究应涵盖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管理控制三部分。

  2.1 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是安全事故的根源,危险源辨识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核心,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就是辨识或确认危险源。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危险源的辨识,从施工项目、工程类别、施工工序、施工工艺、材料、机械设备、气候、环境、施工管理及相互影响和作用入手,观察、分析并研究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掌握各种危险因素被激发的可能性,对危险性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认识各类危险的出险可能程度及危害,识别各类重大危险源。

  建设工程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以下内容:辨识材料、能源、运输、生产装置、设备安装、建设对象、自然环境、人的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危险;辨识各子系统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可能对其他系统的危害及其它系统发生事故时对本系统的危害;辨识由于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火灾、爆炸等单危险源造成的危害;辨识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雷电等对系统的危害以及由此诱发事故的可能性;辨识重大危险源被激发酿成事故后,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程度及其概率;辨识生产系统在设计和施工时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安全屏蔽、警报等)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辨识系统的结构、布局是否满足检修、维护的要求,测试作业对操作空间、通道等条件是否满足要求;辨识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操作条件对防止人为失误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等。列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实事求是地设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2.2 危险源导致的事故风险评价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和确认之后,就应进行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评价工作。基于危险源的事故风险评价,需要系统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通常事故风险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存在的原因;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事故的影响范围;进行事故风险评价与分析,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与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将事故风险评价的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调整风险水平。

  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初步危险分析法(AH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法(FMA)、故障树分析法(FT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概率风险分析法(PHA)及环境评价中的作业流程法(APJP)。对建设工程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可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及概率风险分析法。根据上述方法,确定风险值(常用R代表风险值,L代表可能性,S代表严重程度,R=L×S,按照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进行分级。

  2.3 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构建施工项目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制度及应急救援体系,对每一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对于给定的地域、施工项目以及施工条件的建设工程,应能确定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性质、分布、规模、事故关联和后果,提出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控制危险源的技术对策

  3.1 运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 首先,通过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计算工作单元中各个工序的浮动时间,通过浮动时间的调整来均衡协调单位时间内的各类资源数量,避免某些时间段内资源使用过于集中,导致危险性值骤增,系统危险性加大;其次,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危险性值超过容许范围的工序,对这些工序引入专门的前导安全防护工序,或者对该工序进行拆分,突出工艺防护的部分作为前导工序,从而引入安全防护工序或通过增加安全防护资源,起到降低系统危险性值的目的;另外,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进行危险预警;最后通过技术措施或组织措施,对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改进,从源头来控制风险,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或消除危险源。

  3.2 运用工艺技术降低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危险性 运用恰当的工艺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或消除施工项目危险源。在施工项目中,工艺技术还体现在恰当的工艺组合和必要的组织间歇时间。工艺组合通常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形式,将某些在工艺上和组织上有紧密联系的施工过程,归并为一个有机的集合。这些集合内的几个施工过程在时间上、空间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搭接起来,自成一体,与其他工艺组合相对独立,一般是一个工艺组合中的大部分施工过程或全部施工过程完成之后,另一个工艺组合才能开始。同时,完成一个工艺组合通常需要交给一个有机搭配形成的专业作业队,甚至是专业施工企业来完成。对工作单元的确定,需要和工艺组合的分析和划分结合,特别是工作班组的综合危险性评价中,一个合理工艺组合及一个相匹配的专业施工班组将极大地降低工作单元的综合危险性。

  施工项目的资源自然特性和技术工艺特点决定了一些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认识这些规律并遵照执行,否则就会出现危险隐患。如基础混凝土浇捣以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才能继续后道工序,墙基础的砌筑,门窗底漆涂刷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干燥时间,才能涂刷面漆等等,这些由工艺原因引起的等待时间,称为工艺间歇时间。这些工艺间歇时间的确定和改变,必须在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其进行任意的缩短或延长工艺间歇时间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使得系统的危险性增加。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