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再论科学安全观

2008-02-14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国际、国家社会发展为背景,综合各个领域提出的安全观,将安全观归纳为:宿命安全观、知命安全观、系统安全观和大安全观4种基本模式;提出以安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认定为主体的安全价值观是安全观确立的基础,而构成安全观的人生价值观及人命价值观等是人生观乃至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障。笔者试图以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统一人们对安全观的认识,旨在进一步充实完善安全学的学术内容。

  【关键词】安全观; 价值; 价值观; 人生观; 大安全观

  0 前言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把握与经济全球化、国家多边化、国际恐怖主义相关的国际、国内安全问题;科学地研究包括与自然灾害,大范围突发传染病(如“SARS")等突发事件相关的公共安全问题;正确理智地对待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矛盾的环境安全问题;进一步深人地研究科技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以人为本的生产安全与工程安全问题等,上述各种问题的解决,首先是如何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安全观,也是从认识上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安全观,即对安全的作用、地位、价值等总的看法。不同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安全观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人群,由于其所从事的职业,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其安全观也是不一样的。从安全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安全观是一直伴随着人们的世界观的发展而发展,世界观的改变而改变,可以说,安全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大课题,所以安全观也是一个覆盖众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大概念。为了能更好地、全面地统一对安全观的认识,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各个领域提出的安全观,找出安全观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安全观的共性问题。正像人们可以用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统一人们对生活领域,生产领域乃至生存领域的安全问题的认识一样,用科学的安全理论统一人们对安全观概念的认识应当是可行的。

  1 安全观的演变

  目前,关于什么是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安全观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伊拉克战争、美国"9·11”事件、" SARS"、炭疽杆菌、禽流感、基因工程与生化武器、核材料的安全使用与储存、巨型水坝、主要水源的防毒防污染、有关国计民生的物资(例如粮食、石油等)的储备和供应、亚洲金融危机式的金融风险、吸毒贩毒以及艾滋病的传播、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等都成为关注安全、研讨安全观的时代背景。人们对所谓的安全观可谓多彩纷云,例如:国际社会、国家安全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念—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新资源安全观;信息时代的新威胁观与安全观;安全生产观;经济安全观;安全工程观— 工程安全和社会和谐;文化安全观;粮食安全观;人口安全观;新能源安全观;药品安全观;甚至还有以以色列为代表的绝对安全观以及美国的歇斯底里安全观等偏执安全观。

  1.1 早期的安全宿命观[1]

  安全宿命观的产生由来已久,所谓安全宿命观简单地说就是“听天由命”。该安全观的产生在远古时期是很自然的,因为那时生产力低下,科技水平尚处在初始阶段,人们面对天灾人祸无能为力,表现出人们的一种无奈、无知和软弱,因而只能听天由命。

  从历史过程来看,相对于大自然,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无论到何时,人要顺应自然,才能是安全的。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平安意境”。可以认为,安全宿命观的产生与时代特点有关,但安全宿命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安全宿命观并不只具有消极的一面,它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它追求的是天人的和谐统一,强调的是人要适应自然,要按照自然的规律改造自然。当然“宿命论”所强调的命运的决定支配作用或服从命运的主张并不能代表宿命“安全观”的主流,因为人们早就发现所谓命好的人也并非是事事都安全的人。


  1.2 安全经验论与安全知命论

  安全知命观,其中的“命”说的是天命。反映了人们开始依据经验,把握安全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总结积累事故的经验教训,从而得出与某事相关联的“命运”的好坏和安全活动的局部预知。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的战国或秦汉时期,就出现了朴素的辩证的儒家作品《周易》。《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化其

  中矣”等富有朴素的辩证论的安全活动预知观点。

  到了欧洲工业革命时代,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又总结了农业、工业、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相关安全经验,掌握了保护自身安全的技术,防护方法和措施,人们也就成了安全生产活动的有知者。

  与安全宿命观一样,安全知命观既具有时代特点,同时也不是一成不变。因为经验在不断总结,不断升华。经验始终是指导安全工作的宝贵财富,人们常说的吸取事故教训以指导安全工作就是安全知命观的具体体现。

  1.3 系统论与安全系统观

  系统论的理论与系统方法的提出和应用,大大推动了安全系统论的发展[5],实践证明,系统论是处理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好方法。

  一方面因为任何事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重演,另一方面,某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故也可能发生,所以凭经验预知事故并不能完全避免事故。

  正当人们面对极端复杂因素的安全问题而一筹莫展的时候,系统论的提出及其在高端武器系统中的成功应用,给安全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解决了安全工作者凭经验不能完全解决的事故预测问题,并从而树立了事故是可以预知的— 科学的事故预测观。

  系统安全观对安全的认识的要点,首先是认为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是有先兆的,因而用科学的方法是可以预知的。该认识和观点,它已经摆脱了宿命观和知命观以命(天命)为主导的对天灾人祸因果关系的原始认识。

  系统安全观是科学的,它对事故的预测是按照事故的特点和规律提出预测模型和解析结果。因为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所以目前事故预测给出的大多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小。

  1.4 大安全观

  所谓大安全观是指针对人类生活、生产、生存的各个领域,关注安全的综合性、共同性、普遍性、合作性等特点,对安全的内涵、目标和解决安全问题的手段所得出的对安全问题总的认识。

  目前,有关大安全观的提法可以归纳为如下4个方面:

  首先提出大安全观这一概念的是把人文、科技、环境,或是把人类生活、生产、生存领域的安全问题归纳起来而提出的大安全观。

  第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多边化、国际组织多样化而使国家国际安全注人了新的内涵而提出的大安全观[1]。

  第三是提出了不仅只关注21世纪议程中的环保主题及自然灾害问题,而应充分关注安全、减灾为一体的大安全观,即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集安全、减灾、环保为一体的安全观[2-3]。

  第四是提出了“公共安全”大安全观[4]。因为“公共安全问题”涉及到社会一切领域,是社会公众及各行各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技术性安全问题社会化倾向日趋明显,越来越多地演化为社会问题,使得现代安全问题纷繁复杂。小到社会中的犯罪问题,大到民族性冲突、宗教冲突、文化性冲突、地区性冲突,甚至国家冲突,而冲突手段也由理性向非理性转变,如“9·11”及其以后的暴力冲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升级、毒品泛滥、" SARS”及禽流感传播这些都已经打破了传统国家观念,使安全问题的平台提升到国际层面。

  从以上几种大安全观的提出可以认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安全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因为大安全观的提出不只是内涵的扩充或范围的外延,更重要的是安全科学平台的提升和对安全问题达成的最广泛的共识和认定[4]。

  2 安全价值观

  安全价值观是人们对安全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认识和评定。一切事物本身的价值的有无及大小,决定了它的存在地位和必要性。显然,安全价值观是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安全观确定的基础。所以,笔者在讨论安全观的时候,有必要对安全价值作一下简要的讨论。

  安全是有价值的。其主要体现在安全的社会价值和安全的经济价值。虽然,安全价值不能直接套用价值工程中价值的定义和算法,因为安全的某些价值(如社会价值)不能只用钱来量化,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安全价值的客观存在。

  2.1 安全的社会价值

  安全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安全的社会效应。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一个优美、安全的生活环境,一种安全可靠的工作,一次安全愉快的旅行,一个和平、和谐、安定的世界……总之,在一个安全的社会中,人们的心情、感觉是不一样的,人们就能够真正做到健康、舒适、长寿、事业有成,安全的社会效应是无法用金钱来度量的。

  安全的社会价值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 安全的战略意义,大多数的安全工作或工作方针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不是一时一地的临时措施。同时多数安全方针、政策都具有长效机制,不安全状态的改变需要一定周期,安全局面的形成又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从国家、政治方面考虑,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安全方针政策举措关系国家大局。

  2) 安全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保障,安全生产、安全性合格的产品才能保障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保障产品有市场和竞争力。现在市场上的许多产品,食品、药品、家电、汽车等生活用品,工农业生产用的设备、化工材料、武器、能源等都存在安全性的要求,没有安全保障的产品就不会有市场,所以安全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社会效应是很明显的。

  3) 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素,或者说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是安全。强调安全仍然是大安全概念,只有人人都感到生存、生活、生产安全,个人的安全有保障,他人的安全有保障,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一个安全和谐的氛围下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昌盛繁荣进步的社会。

  4) 安全既是人类有生以来的本性需求,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素质之一。安全本性是指人对安全的要求,它是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一个安全的社会、安全的单位、安全的工作岗位必然会培育安心敬业奉献的人才。同时,所说的安全既是针对个人的,又是针对群体的。个人做事既要考虑自己的安全,也要考虑不能危及他人的安全,属于安全论理,道德标准问题,所以对个体来讲,把他人的安危放在更重的位置是其高素质的表现。

  2.2 安全的经济价值

  由于安全系统具有灰色系统的特点,所以安全经济价值也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滞后性和反直观性。所谓,既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是说有确定性的安全投人,必有一定的安全价值的回报,不确定性是说安全投人的效益具有不可预知、滞后性、远期性或难以量化计算;反直观性是说安全投人所生产的间接经济效果,是不确定性的延伸。

  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世界各国平均每年的事故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2.5%,而预防事故和应急救援措施的投人约占3.5%,合计为GNP的6%。如果没有预防事故与应急救援措施的投人,事故发生率及事故损失将会增高许多,到底损失多大,目前尚无可信的统计数据。

  从理论上讲,安全价值可以参照一般价值工程的计算方法来表述:

  安全价值(Vs)=安全功能(Fs)/安全投人(Cs)

  上式表明 :安全价值工程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某技术管理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技术经济,即安全价值的方法。

  安全价值工程,是以安全功能的优化分析为重点,同时要尽量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以充分、可靠地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为目标[8]。

  随着我国的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安全产业的兴起也是安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专门从事安全技术、安全经济研究的院所,以及专门从事安全产品生产的企业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必将促进安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保安公司、保安队伍的增加也也是安全的投入,自然也是安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3 世界观、人生观与安全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观点。世界观也好,人生观也好,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导,这是经典的世界观、人生观概念。

  当前,考 虑“人生观”与现实生活之间内在的联系,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的思考使人生观的概念注人了新的内涵。最大的变化就是人们把对人生观的思考更现实地表述为“生涯”或“生计”,或进一步引申为个人一生的道路与发展路径的思考。这其中价值观的澄清和确认,以及寻求社会需求与个人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或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人生的目的依个人的不同而不同,但所有人的最低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生存。而且理想的或追求的生存状况就是人身心的安全、舒适、健康。人不管经历怎样的人生道路或发展路径,其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命安全。如果没有了生命,其任何的理想、目标都是一句空话。因此,从生命的角度讲,安全观是人生观的最基本的目标。

  3.1 安全是人生价值观的保障

  安全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障。人生价值可分为人生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的自我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他人、集体、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所以人生的社会价值的实质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9]。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人一生通过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对自己的生命、生活的积极作用。

  任何个人应该既有人生的社会价值,又有人生的自我价值,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人生自我价值的人其价值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人生价值也是一个“关系”范畴,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不是指对他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而主要是指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有多大,孤立的个人是无所谓价值的。

  安全作为个体生存的首要问题,也是作为社会安全、团结、稳定的中心问题。否则不管是什么个体,还是作为社会都将会人心惶惶,动荡不安。所以安全是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取向,也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保障。上升到观念,即安全观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障。

  3.2 生命价值是安全观的核心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肉体与精神的有机统一体,所以生命(人命)也应该包括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两个方面的含义。

  人的生命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命存在的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存在本身是有价值,人的生命存在价值也是最基本的人格价值;

  第二,生命延续的价值。从社会角度讲是人类的繁衍发展,从个人角度看是寿命的延长对于个人创造和发展的意义。

  第三,超越生命的价值即是牺牲的价值,因为牺牲不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否定,而是生命价值的升华、确证和增值。

  长期以来,人们把自身的生命看成是一种天命,看成是大自然的一种必然,其实不然,生命价值的大小在于人自身,生命价值问题的研究对于人们清楚地认识自己,完全发挥生命的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人的生命价值包括:人的身体、能力的储备、生命的延续[10],体力、智力的再生和发展等生命的自我价值。但这不是生命价值的全部内涵,人的生命价值更在于人是理性的,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即人的生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劳动能力,这种劳动能力的发挥是人的生命的主要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生命的价值是人们对人的一生为自己和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一种肯定;而安全最主要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顺利的延续,从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

  所以说,安全即命。因此,安全是围绕着生命价值而运动的,即生命价值是安全的核心,上升到观念范畴,也可以说,生命价值观是安全观的核心。

  人生观、安全观、安全价值观的相互关联归纳如下图所示。

  

  4 结论

  1) 安全观理论是指导确定安全观的理论基础,又是安全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依据科学发展观,可以把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领域安全观归纳为宿命安全观、知命安全观、系统安全观和大安全观,这些安全观具有延续性和动态性特点。

  3)安全的社会价值观和经济价值观是安全观建立的基础,是认识安全观的客观的依据。

  4)大安全观是当今安全观发展的最高层面。大安全观的确立,标志着安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5)安全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保障,生命价值是安全观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徐德蜀.安全文化、安全科技与科学安全生产观[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 16(3);71~82
[2]徐德蜀,金磊.Q.E.&OSH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浅谈跨世纪的安全科技文化大安全观[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1) :32~38
[3]金磊,徐德蜀,罗云.跨世纪的中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及新拓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8(4):1~8
[4]李占军,王学健.安全问题挑战公共安全学—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长王彦吉教授〔N].科学时报,2006-06-01 (A3)
[5]吴宗之.中国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 10(1):1~6
[6]张景林.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5):6~10
[7]张景林.构思‘安全学”[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14(10):7~12
[8]左治兴,孙学森.安全价值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122 (6):305~307
[9]何怀远,周碧晴,崔秋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10]蒋桂芳.论价值、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30~32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