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安全环保短讯

2005-04-13   来源:新安全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安庆石化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幅提高

  安庆石化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对水处理系统设备和设施的改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目前达到97%,吨原油加工耗水量和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分别从2003年的1.25吨和100.7吨,下降到目前的1.19吨和28.1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水成本支出,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2004年,安庆石化针对蒸汽冷凝液利用率不高,加大了技术改造和引进措施,在炼油装置建成了50吨/时的冷凝水回收装置,实现回收水用作锅炉补充水,从而大大减少软化水的制水量和脱盐水的外购量。
  安庆石化还十分注重利用新技术加大污水处理,努力实现水的循环再利用。近年来,安庆石化先后投用了炼油污水汽提装置、化肥中央空调冷却水回收技术、热电厂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再利用设施等,不仅有效解决污水直排长江的污染问题,而且还实现再利用,大大减少了新鲜水的采取量。

  打造高效节能环保的石化企业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增产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这不仅是当前解决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的长远之计。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行各业都要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首先大力节约资源,搞好合理利用。原油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合理有效利用石油资源,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是今后石化企业的重要任务。要把宝贵的石油资源主要用于生产其他能源难以替代或难以大规模替代的交通运输燃料和石化原料。其次,要调整产品结构,提供社会需要的清洁燃料。最后,加大环境治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相统一。全面实现“安全、健康、环保”的HSE管理体系,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广州石化头等大事抓安全

  广州石化召开了年度安全生产年会。会议强调:要把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狠抓落实,2005年安全环保的目标是:实现上报事故为零,百万工时歇工1日以上事故频度低于2.23。环保方面,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无上报市级扰民投诉事件发生;实现炼油、化工、动力专业环保达标,确保废水外排综合合格率大于95%;厂区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通过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制度,狠抓制度执行落实;深入实施HSE管理体系;继续强化“三基”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继续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确保炼油西区大修和改扩建施工安全;进一步加强隐患治理和危险化学品管理;加强环保“三同时”和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规范职业卫生管理。

  我国将立法促进循环经济

  “中国正在起草《循环经济促进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副主任冯之浚在4月1日举行的“中国循环经济高层研讨会”上透露,冯之浚担任该法案起草小组组长。 
  “我们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说。据介绍,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2~3倍,城市扩张严重威胁着有限的土地资源。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本来紧张的资源形势日趋严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当务之急。循环经济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具有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特点。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组组长杨春平在西方发达国家考察后发现,立法推进循环经济是其基本经验。 
  据冯之浚介绍,国家领导人多次要求加快制定相关法律促进循环经济。起草小组正在开展立法调研,拟从税收、信贷等方面制定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环保总局将限期解决六类严重环境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日前表示,环境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地方保护主义、行政不作为是根本原因。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对群众反复投诉、严重影响群众健康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六类环境问题开展清查,并由政府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公开查处。 
  查处的重点包括: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连片污染;长期不正常运行的用国债资金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重污染行业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以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火电、水泥、造纸、铬盐等行业的清理;淮河、太湖、黄河、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沿线、晋陕蒙宁交界地区等重点流域、区域工业污染源超标排污;矿产开发、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项目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引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等。

    改用清洁燃料是必行之路

  而根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可能达到5600多万辆,预计消耗原油将达1.38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3%。到2020年,汽车的消耗量更将高过2.56亿吨,占总需求量的57%。 
  同时,汽车排放所造成的污染也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能源安全,摆脱对传统能源石油的依赖,开发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纯电动汽车,改用清洁燃料,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万钢认为,今后15年国内汽车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本土企业和合资企业都有发展机遇。而国家应该扶植那些开发新能源的本土企业,引导它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企业自身也应承担责任,要在开发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