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实验室安全:一个亟待关注的命题——访中国安科院安全生产检测技术中心杜欢永

2009-03-27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居住在某实验室周围的群众常常会莫名地咳嗽上。调查发现,原来该实验室在做分析某物质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时,实验中的样品被浓硫酸等化学试剂消化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处理即被排放,并且没有通过排气管道排放至较高的空间。

  某化学实验室虽然备有废液缸,但是实验结束后,实验老师仍然将废液缸中的废液稀释后,倒入下水道。原来实验室没有处理废液的设备和暂存废液的场所。

  这些例子是专家学者调研中发现的真实情况。 浙江工业大学科研处处长潘海天教授与浙江大学朱祥瑞等10多名专家经过数月调研后,吃惊地发现,由于很多实验室的下水道与居民的下水道相通,污染物通过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时间长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委员们呼吁:生化实验室中存在的种种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王慧中也提出类似建议,要求对高校科研院所等实验室废弃物实施规范处置与统一管理的建议。

  我国实验室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我国实验室安全法制建设现状怎样?国外实验室防治污染的办法对我们有何启示?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在一个冬日的上午,走访了中国安科院安全生产检测技术中心副研究员杜欢永。

  生物安全

  记者:杜老师,您好!实验室安全问题非常重要,您能首先介绍一下我国的实验室大体分为几类吗?

  杜欢永:从功能上,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生物实验室,二是化学实验室,三是机械电子类实验室。在职业卫生这一块,生物实验室做得相对要好一些。不同危害群的微生物必须在不同的物理性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操作,根据密封程度不同,实验室分为P1、P2、P3和P4四个生物安全等级。P3实验室,在生物安全防护中属于第二高级别,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由于花费巨大,目前全国的P3实验室在某种程度上已出现了浪费现象。建一个P3实验室至少要200万元人民币,但与日常维护费用相比,这一数字并不大。一个P3实验室的日常维护一天就需上千元,许多机构盖得起,用不起。P3实验室一旦停止维护很快就会报废,就像刀不用就会生锈。在SARS爆发之前,全国的P3实验室不到10个;SARS过后,这个数字已翻了不止一番。

  记者:与世界卫生组织强调P3实验室不同,许多专家都认为,P3实验室仅是实验室安全控制的一个方面。与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相比,软件和管理问题显得更为重要。您认为呢?

  杜欢永:的确如此,P3实验室仅仅指实验室在物理防护方面达标。事实上,在实验室安全方面,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科研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素养和责任心,科研机构没有严格完善的管理,光有P3实验室是不管用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多数P3实验室都建在人口稠密地区,并且,这些实验室也大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归口单位进行管理。在前苏联1979年炭殂芽孢的泄露事件中,实验室硬件条件非常好,但由于管理上的疏漏,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那次事故致使当地60公里范围以内的人畜受到感染。

  记者:随着近年相继发生的实验室感染事件,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隐患造成了现实损害,给各类生物安全实验室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敲响了警钟。那么,何谓生物安全?

  杜欢永:生物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即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生产;从技术研发到经济活动;从个人安全到国家安全,都涉及到生物安全性问题。广义的生物安全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包括预防医学、环境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农药、林业等。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转基因生物,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二是生物技术。20世纪70年代,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在解决社会所面临的

  食品短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其中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

  恐怖、重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狭义的生物安全为由于人为操作或人类活动而导致生物体或其产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现实损害或潜在风险。

  记者:生物实验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十分激烈,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潜伏着发生各种意外的因素,实验人员在思想上要重视,需具备必要的实验中化学试剂安全知识。您能简单谈谈这方面的知识吗?

  杜欢永:化学药品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药物,一类是有毒化学药品。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摄入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接触中毒和腐蚀性中毒有一定区别,接触中毒是通过皮肤进入皮下组织,不一定立即引起表面的灼伤,腐蚀性中毒是使接触它的那一部分组织立即受到伤害。刺激性、腐蚀性药物有的有刺激性,对眼睛、粘膜、气管有刺激作用,腐蚀损害皮肤、组织,对眼睛非常危险。轻微者可引起喉痛、粘膜红肿;重者引起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死亡。这类药物包括:酸类、酸酐及与潮气产生酸的物质。例如硫酸、氟氢酸等。有毒化学药品指那些吸入微量即能致死的化学药品,是剧毒药品,水银及汞盐、氰化物、硫化氢、砷化物、一氧化碳、马钱子碱等都是剧毒药品。

  记者: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是人、财、物高度密集的场所。随着高教事业的飞速发展,科研活动更加频繁并且越来越重要,从事实验的学生和教师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摆在学校和实验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的人与物的安全,请您谈几点建议。

  杜欢永:根据各大高校提供的经验,我总结为如下几点:

  1.树立安全意识,责任到人。实验室全体人员必须树立安全意识,每月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制订整改措施,每个房间设置安全防火负责人。化验室人员每天上班时应认真检查水、电等开关及有关设施,确保不漏水、不跑电后再进行实验操作,下班后关好水龙头、电源开关,拔下电源插头后方可离开。搞好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杜绝不安全因素,严禁发生工伤事故和仪器设备损坏、火灾、爆炸甚至中毒及导致人身死亡等重大事故。

  2.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安全防火管理制度,保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化学实验室是涉及面广、危险性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高校具体情况制定一整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每天最先到的师生,应检查锁、水、电、门、窗并签字,最后离开的人检查锁、水、电、门、窗并签字,每天实验人员签到,建立各级实验教师、人员、学生的责任制。

  3.掌握安全知识,加强安全培训。实验操作时,应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如发生意外情况,有腐蚀性的试剂溅在身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如面积较大,冲洗后立即去医院诊治;如因偶然打破盛有培养物的器皿,致使病原性的菌毒种外溢,当事人应冷静,切勿乱动,应唤他人用浸透消毒剂的毛巾覆盖于碎片上,或将消毒液倒在污染区,浸没一定时间,从外至内逐步清理污染源,最后将衣物于121℃湿热灭菌30分钟,清理碎片时应避免损伤皮肤。在培训过程中,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实验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菌的特点,教育他们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要注意自己及他人的安全。仪器设备的导线要绝缘不能有裸漏电线的情况以免触电。急救措施培训:通过练习和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技能与对策,在有意外的情况下,能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人员伤害。化学灼伤处理:如果眼睛被酸或碱灼伤,先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2%硼酸清洗并送医院治疗。烫伤和烧伤处理:可在伤处涂上75%酒精润湿后涂蓝油烃等烫伤药;如果伤面较大,深度达真皮,应小心用75%酒精润湿并涂上烫伤药膏,送往医院治疗。创伤的处理:用3%双氧水将伤口周围擦干净,伤口涂碘酒、红药水后包扎。

  4.试剂的管理。化验室火焰口装置应远离一级试剂,化验室中存有较大量上述试剂时,应贴有“严禁火种”“严禁吸烟”等醒目标志。放置该类物品的房间不能有煤气、酒精灯及有电火花产生的任何电器设备,室内应有通风装置。使用一级试剂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时,应远离火源,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风橱应由防火阻燃材料制成。化验室内有机试剂处避免产生电火花。储存一级试剂时,必须将容器口密封,置阴凉通风处保存。化学试剂避免日光直射。冰箱内不得存放无盖的试剂,试药。实验操作室内仅能存放少量实验需要的试剂或有机溶剂,不可贮存大量的化学危险品,如需要时,现用现领。

  5.加强消防设施的管理和具有必要的安全设施。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应存放在实验室门口附近,便于取用。室验室所有人员应掌握各种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实验室紧急出口等。由于食品分析实验室接触有毒试剂较多,故应配备口罩、橡皮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面具等防护设施,还应准备一些急救用药品,如被强酸灼伤时急用的2%小苏打水,被氨水烧伤时用的2%醋酸。

  法制建设

  记者:SARS疫情被控制以后,在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实验室生物安全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尽早建立我国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体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制订、发展和完善。请您谈谈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制建设的过程吧。

  杜欢永:早在1886年,就有科霍发表过霍乱病的实验室感染报告,那是全世界第一次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报告。20世纪50~60年代,欧美国家就开始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生物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因此,在1983年发表了第1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993年又颁发了第2版,1997年出版了《卫生保健实验室安全》,2004年WHO正式发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3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保障、重组DNA技术的控制、实验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急救等内容。

  记者:国内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立法状况如何呢?

  杜欢永:SARS疫情发生以前,我国虽然有几部与传染病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6),卫生部《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血站管理办法》(1998),但均未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菌(毒)种方面,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1985)、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1986),内容仅涉及菌种的质量安全,未提及生物安全和危害性控制。SARS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该条例明确提出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菌(毒)种保藏的要求,为今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卫生部也发布了《传染性SARS型肺炎人体样品采集、保藏、运输和使用规范》(卫发电〔2003〕39号文),提出了在菌(毒)种管理技术规范方面的要求。《传染性SARS型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2003.4.29)专门就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要求,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之一。《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2003.8.1;WS2332002)行业标准,在管理职责、人员要求、设施设备、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性评估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非典之后,我国成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处。

  记者:据了解,几年前,一位工作人员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做实验时,感染了SARS冠状病毒,这个事件发生之后,尽快建立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被提到议事日程,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请您谈谈其中的历程好吗?

  杜欢永:各部委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都发布了重要的法律法规,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2004.6.1)、建设部GB 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2004.9.1)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2004.10.1)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务院在11月12日颁发了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版)也在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上述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相继出台,对我国传染病防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条例》,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特设的国家级专门法律,表明了中国政府的重视和决心。为贯彻落实《条例》,卫生部下发了一系列规定与办法,构成了现阶段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框架。

  污染治理

  记者:您曾去比利时和日本考察过,这两个国家,给您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哪些方面?

  杜欢永:相对来说,国外的实验室的管理比较到位。像比利时的根特大学农学院,他们有专门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站来集中收集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集中处理站的管理规范、严格,安全环境保护意识极强。要求对废弃物进行专门地点集中、专门房间、专门容器存放,专门人员管理,严格分区、分类,集中送特殊废品处理场处理。各种废弃物由各实验室分类上交后,处理站要对交来的废弃物称重后,将信息存进计算机,再分类放到规定地方集中。例如,报废放射源、废机油、报废化学试剂、化学合成“三废物”、化学品废弃容器等都需要进行分类存放。 废弃物集中处理站设计内容周密,设施完备先进,安全可靠。为防止集中后的地下渗漏二次污染,设计时将处理站地下全部用水泥整体浇注。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在专门房间,还有安全监控、排风系统。废弃物集中处理站的费用由政府每年的经费预算中列支。另一方面,可回收废品被收购后所得资金则用于废弃物集中处理站的进一步发展。

  又例如,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生物研究所,在人文关怀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要求员工必须在自身身体条件好的情况下,才去进行实验操作。

  记者:我国实验室的污染现状如何?

  杜欢永:目前,我国对实验室的污染排放并没有专门的规定,一般参照企业的污染排放标准。实验室在建设或认可验收时会对实验室的废弃物排放提出要求。如气体实验在通风处做,废弃物由专门的环保公司回收等。由于实验室污染种类多、情况复杂,多数项目产生的污染量较小,缺乏相应资金,操作起来存在着相当难度,给污染治理带来一定困难。目前除少数一些环保意识强的实验室没有直接排放废弃物外,多数实验室仅仅把环保放在口头上,废弃物回收协议签在纸上,大量的废弃物仍然直接排放。由于实验室大多数项目只是零星开展,各项目之间的工作频次不均匀,废弃物排放工作内容分散,这些也给环保部门监控带来困难。一些环保措施的后处理没有完善,如残液缸满后如何处理,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记者:实验室的污染途径众多,特别是那些开展生物性实验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会造成严重后果。您如何看待此类问题?

  杜欢永:实验室污染问题应归为环保问题,易被各级部门重视,可得到相应的处理。各类非企业实验室多为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区域分散,单个污染少,易被忽视。就实验室的污染性质而言,污染主要有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污染两种。如按形态分则可大致分为废水、废气和固体污染物三种。其中生物污染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如血液、尿、粪便、各种电泳液、特种生物试剂等。而化学污染则包括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实验室存在放射性污染。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实验室污染控制不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杜欢永: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缺乏实验室污染控制的经费投入;对实验室的经费预算,通常只是对实验室仪器、设备、重要实验试剂、实验动物、实验室装修等进行预算,而没有对实验室控制污染而投入的预算。缺乏对实验室的监管;实验室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过期的试剂,实验室管理部门对这些废弃物和试剂既没有提出要求,也不提供处理这些东西的方便。有关领导及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实验室环保意识;有的实验人员对从事的某些实验操作要求(规程)不熟悉,缺乏规范操作,这些都在无形中造成了实验室的污染。“非企业”的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至今还没有列入环保部门的检测范围,因此,这些实验室就处于法律监控之外。这也是实验室污染控制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