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过程问题讨论

2006-11-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摘要   通过对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探讨如何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单位版)》的要求,结合石化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或修订详细完善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以下简称“ 应急预案”) 的编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编制应急预案是法律、法规赋予企业的职责;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企业相关部门的齐心协力,同时,它也凝聚着广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智慧。通过对企业编制应急预案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谈谈如何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单位版)》( 以下简称“ 导则”),结合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实际,开展此项工作。

    1 落实组织、科学界定、分级制订落实组织、科学界定、分级制订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在组织、技术上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1.1 编制小组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编制小组要有一定代表性,工艺、设备、安全、环保、消

    防、卫生、保卫各个专业部门都应参加;编制小组的人员要精干、高效,既是专业技术的能手,又是安全管理骨干。预案编制可采取分散与集中编写相结合的办法,对编制内容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以集体讨论或分专业( 部门)审查方式定稿,由企业主管领导审核,最后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批准签发。

    1.2 实行分级制订,自下而上原则

    由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规模、性质不同,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根据从业人员生产组织形式、行政管理区域以及事故发生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抢险救援难度大小,将应急预案分为三级来制订。一级应急预案的对象是指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具有重特大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发生的危险,并可能对企业和周边社区造成重大环境影响、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目标。应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制订,经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发,统一发布实施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和省、市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级应急预案的对象是指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具有重大或一般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发生的危险,并可能对企业内部造成重大、一般环境影响或造成重大、一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危险目标。由企业的二级生产单位组织编制,经企业的相关部门审定会签,由企业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发布实施并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没有二级单位的企业,应由企业的安全主管部门组织制订。

    三级应急预案的对象是指生产、贮存过程中造成的各种异常和故障,此级预案一般应纳入到生产装置或部位的操作规程中去,作为生产操作过程事故处理的依据和岗位练兵的内容。

    本文主要探讨企业的一级应急预案,其目的有两个:

    ①通过对一级应急预案的有关问题探讨,以指导二、三级应急预案的编制,同时强调以三级、二级应急预案为基础,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一级应急预案。②认真解决好一级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企业与政府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的“ 厂、市联动”奠定基础。

    1.3 科学界定应急预案的主题对象和内容

    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在对企业关键装置、部位以及重大危险源充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筛选出属于一级应急预案的危险目标,可以是一个装置、一个部位,也可以是一个罐区、一个栈台或一个重大危险源点。在编制内容提纲时,首先应符合“ 导则”的要求,同时又要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出有针对性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提纲。

    2“ 导则”颁布后对应急预案的新认识

    “ 导则”颁布前编制的应急预案,即“ 传统的应急预案”,其编制方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事故发生后,岗位人员或其他发现事故人员的报警作为应急预案的切入点来编制的;另一种模式是以建立应急预案组织机构为切入点,重在组织机构的健全,而对应急预案的措施与过程则

    是原则性的方案。这两种模式的缺陷是,前者没有将事故预防的措施纳入预案中,未体现“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编制原则;后者重在救援体系的建立,未涉及具体的防控、抢险、救援措施。因此,均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应急预案。

    “ 导则”发布以后,一个重大的变化是在编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将应急预案编制对象的基本情况作为整个预案的组成部分。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编制对象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道路、生产经营规模、主要工艺与重要设施、运输方式、抢险技术装备与物资、已采取的事故预防措施等方

    面。由于这些基本情况在预案中占有相当的篇幅,在编制过程中有人认为,这些内容进入应急预案增加了整个预案的篇幅太繁琐,也有人认为这些内容与应急救援关系不大,可以省去。笔者认为,上述基本情况纳入整个应急预案中,是对传统的应急预案编制的变革,意义十分重大。

    a)能促进全体员工对编制对象危险性的充分认识,对周边环境的掌握及对事故发生后对本体与周边环境重大影响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

    b)通过基本情况的阐述能提高岗位员工在事故状态下的自救能力,增强重大事故可以避免和控制的决心与信心。

    c)通过应急预案基本情况的学习,能使企业的员工和生产、设备、安全卫生、消防、保卫等管理部门,都能对应急预案编制对象已有的事故预防措施有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使岗位人员面对突发的事故,处理起来驾轻就熟,为事故的初期控制赢得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已有的设施作用,有利于相关部门对抢险、控制方案的快速拟定。

    d)有利于企业和政府各级领导和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运筹帷幄。基本情况进入到预案中,各级领导通过预案的学习,对本企业、本地区基本情况和事故控制抢险能力有全面的掌握。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各级领导不必花费更多时间,便能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e)有利于政府制订“ 联动”预案。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故应急预案,一般应报县、市政府或省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一方面为政府制订相应的与企业联动预案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能促进政府对本地区重大危险源( 点)有比较全面详细的掌握。

    3 应急预案编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3.1 关于应急预案的分级启动

    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与一般的事故应急救援,在启动的原则上是有区别的。三级应急预案一般不需要发布应急预案启动令,而是通过生产调度系统和各生产岗位、检维修部门或人员的联络,通过报告、批准、下达调度令等方式来实现的。二级应急预案的启动,一般是通过事故报警,由企业的生产调度系统发布应急预案的启动令,由企业的二级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指挥,在企业有关部门或单位的配合下实施应急救援行动。而一级应急预案的启动,是由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经授权的主管领导发布启动命令,由企业的生产调度部门负责下达指令的,整个抢险救援工作是在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进行。总指挥部下设各专业组和前沿指挥部,在生产、设备、安全、环保、检修、消防、气防、医疗等部门和单位的配合下,实施危险源控制、灭火、掩护、抢险救人的任务。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启动哪一级应急预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下一级的应急预案启动实施过程,有可能因控制、处理措施不当或不力,造成事故性质的恶化,从而上升到高一级的应急预案启动。而在处理重特大事故或险情过程,由于控制危险措施得力,也可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3.2 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a)指挥部的选址要在预案中明确,选择的条件与依据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当地的不同季节主导风向,至少选择两个点,分别座落在预案主体对象的上风向。②指挥部设置点应本着贴近前沿,有利指挥,交通便捷原则。③指挥部选点应以环境气样监测为科学依据,设立在火灾、爆

    炸波及范围的外围和国家规定的作业区域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的安全区域。

    b)指挥部的总指挥、副指挥必须明确,一般应由企业的厂长、经理( 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指挥由分管生产( 安全)、设备的副职担任。指挥部成员中相关单位与部门和专业组的职责必须明确,做到统一指挥,分工合作。

    c)指挥部应有明显的标识,指挥人员应佩带明显的标识。指挥部应架设不少于两部的有线指挥联络电话或配备专用的对讲话机。

    3.3 关于事故报警

    a)事故报警应在当班班长的指挥下进行,做到三准:即事故发生地点要准,一般应准确到装置、罐区、码头的具体部位或街道、路名等;事故性质要准,如火灾、爆炸、泄漏、有无人员伤亡或中毒;事故介质要准,如汽油、氨、甲醇、石油液化气、氯气等。

    b)事故报警的顺序:发生重特大事故,一般向消防、气防、医疗急救、总调度室报告,几乎都是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但由于事故发生的性质不同,报警的顺序可有所区别。如发生人员伤亡、急性中毒事故应首选向气防、医疗急救报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则首选向消防、气

    防报警。需要强调:一是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必须立即向企业的生产调度部门报告;二是要杜绝事故发生后,先向本单位领导逐级报告,再向消防、医疗急救报警的谬误,以免导致错失战机。

    3.4 环境监测对实施救援行动的重要作用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开展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浓度监测。检测的结果是现场确定分级警界区域的科学依据;是指令抢险、救援、现场操作人员佩戴何种防护器具的科学依据;是指挥部下达“ 人员应急疏散令”和疏散范围的科学依据。有条件的企业在预案编制中应对监测机构做出明确的责任界定,没有条件开展这项工作的企业应请求政府环境、卫生监测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3.5 岗位自救、企业专业队伍的应急救援和社会救援三者之间的关系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初期自救、企业开展抢险救援和社会救援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替代,在一定阶段又是相互转化的关系。企业无论有无专业救援队伍,现场岗位第一时间实施自救都是极其重要的。企业的专业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社会救援体现的是政府统一指挥,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救援行动。企业应尽一切努力积极开展自救,树立以自救为主、依*外援但不依赖外援的主体姿态。

    3.6 抢险控制措施应与企业具备的条件相结合

    编制应急预案时,抢险控制措施应以企业自身具备的条件为依托,特别是工艺处理、隔断、堵漏措施,堵截、引流、中和措施等必须是本企业、本地区技术、物质条件所具备的。控制与抢险物资的储备与供应,是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否迅速控制危害的物资基础,主要有各类个体防护器具、堵绝设施和工具、中和剂、药剂等。预案编制中应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责任到单位,可以起到平时有备、战时保供的作用。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值得思考的问题,远不止上述内容。另外,如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与演练,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应急救援过程厂、市联动及石化区域联防等方面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