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危险物品防火防爆技术试题

2009-08-31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一、填空题

  1.化学品的燃烧需要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2.通常,一般可燃物质在含氧量低于14%的空气中不能燃烧。目前大量的灭火剂以及灭火方法都是利用隔绝空气或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实现窒息灭火

  3.爆炸是指一个物系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爆炸分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4.通常,化工生产中遇到最多的爆炸事故类型是爆炸性混合物(可燃气体与空气)的爆炸事故。

  5.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通常的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的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它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6.易(可)燃液体在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7.固体物质形成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被称为燃点,它是评价固体物质危险性的重要特征参数之一。

  8.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自燃点时,即可着火燃烧,这种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9.按爆炸分类,锅炉爆炸、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钢瓶超压爆炸均属于物理爆炸。物理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均无变化

  10.按爆炸分类,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可燃粉尘爆炸属于化学爆炸。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均发生根本的变化

  11.比空气重的易燃气体泄漏出来时,特别是液化气体往往成雾状沿地面漂浮扩散,到较远的地方,或聚集于沟渠内,建筑物死角处,长时间聚集不散,一遇着火源就会将火焰传播回来,发生大面积轰燃爆炸

  12.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13.液态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爆炸危险主要来自那些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态物质,即易燃液体。这类物质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属于石油化工产品。我国规定,凡是闪点低于61℃的都属于易燃液体。

  14.易燃液体与氧化剂或有氧化性的酸类(特别是硝酸)接触,能发生剧烈反应而引起着火爆炸。这是因为易燃液体都是有机物,容易氧化,能与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到燃点引起着火爆炸。

  15.易燃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比重(相对密度)越小,沸点越低,其蒸发速度越快,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16.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载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17.一般来说,粉尘越细,燃点越低,粉尘的爆炸下限越小。粉尘越干燥,燃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二、选择题

  1.燃烧三要素是    ACD    。

  A. 点火源       B. 冲击波      C. 助燃物      D. 可燃物

  2.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    A    。

  A. 爆炸危险性越大        B. 爆炸危险性越小

  3.易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燃烧过程是    A    。

  A. 先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B. 液体直接燃烧,无分解过程。

  C. 液体直接氧化而燃烧。

  4.乙炔气体在    AD    情况下可发生爆炸。

  A.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时

  B. 高压下

  C. 在爆炸极限上限以上的空气混合物,遇点火源时

  D. 在其容器遇高温是

  5.爆炸的主要破坏形式有    ABCD    。

  A. 直接的破坏作用       B.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C. 造成火灾             D. 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6.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液体的场所下列    ABCD    措施是正确的。

  A. 应根据有关规程标准来选用防爆电器

  B. 在装卸和搬运中,要轻拿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

  C. 作业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

  D. 进入该场所的机动车辆最好采用防爆型,其排气管应安装可靠的火星熄灭器和防止易燃物滴落在排气管上的防护挡板或隔热板

  7.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主要有    ABC    。

  A. 易燃性     B.可分散性     C.热分解性     D. 自燃性

  8.浓硫酸不得与下列物质中的    ACD    混合存放。

  A. 氢氧化钠      B. 盐酸        C. 丙酮     D. 乙醇

  9.电石不得与下列物质中的    ABC    混合存放。

  A. 硫酸       B. 硫磺      C. 过氧化钠      D. 氰化钙

  10.氧气钢瓶不得与下列物质中的    AD    混合存放。

  A. 乙炔钢瓶      B. 氩气钢瓶     C. 氮气钢瓶     D. 液化气瓶

  11.下列物质中的    AB     必须专库存放。

  A. 氰化钠     B. 丙酮      C. 氢氧化钠     D. 硫酸

  三、简答题

  1.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液体的场所应采取的防火防爆措施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①应根据有关规程标准来选用防爆电器;

  ②在装卸和搬运中,要轻拿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

  ③作业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

  ④进入该场所的机动车辆最好采用防爆型,其排气管应安装可靠的火星熄灭器和防止易燃物滴落在排气管上的防护挡板或隔热板。

  

  2.什么叫闪点?闪点与火灾危险性有什么关系?

  答:在一定的温度下,易(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叫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闪点是液体可以引起火灾危险的最低温度,液体的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3.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火源有哪几类?请具体举例说明其中的两类,并简要说明生产实际中该类火源的控制与消除措施(方法)。

  答:常见火源分为四大类:

  ①机械火源:主要来源于撞击、摩擦、绝热压缩;

  ②热火源:主要来源于高温表面、热射线(日光);

  ③电火源:主要来源于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电磁波、杂散电流;

  ④化学火源:明火、(烟囱、烟头)火星、化学分解、化学反应、发热自燃。

  火源的控制与消除措施(方法):

  1)明火的控制与消除:①控制加热用火。易燃液体加热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必须使用时,明火加热设备应远离易燃物质危险区,设备应密闭。②控制维修用火。在易燃易爆车间内应避免焊割作业。严格动火证管理制度,做到焊割作业“十不准”。③其它用火。烟头、火柴、烟囱飞灰、机动车的排气管喷火都可能引起可燃物料的燃爆。防范措施如:机动车辆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内作业、通过时,必须加装合格的阻火器。

  2)消除摩擦与撞击。机器设备中转动、传动摩擦、铁器工具的撞击产生的火花。防范措施:采用防爆工具;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作业时禁止穿带铁钉的鞋;铺设防火地面;消除传动摩擦。

  3)防止高温表面成为火源。防范措施: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高温热源远离或隔离布置。

  4)防热射线。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和库房必须采取遮阳防晒措施,窗玻璃涂上白漆或采用磨砂玻璃。

  5)消除电气火花。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照明和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电气防火防爆的规范要求。

  6)防止静电火花。易燃易爆场所的相关金属设备、管道、容器应按规定装有导除静电接地措施。同时要保持生产场所或设备内的湿度(相对湿度在65~70%以上),能防止静电积聚。

  7)防雷电火花。根据生产实际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8)消除其他火源。厂区严禁吸烟;及时清理油棉纱;油库、加油站作业区严禁使用手机;等等。

  4.易燃液体发生火灾时,一般应采取哪些基本对策措施?

  答:1)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压力及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3)对较大的贮罐或流淌火灾,应准确判断着火面积,以便选用合适的灭火方法和适当的灭火剂。

  4)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载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5)扑救原油和重油等具有沸溢和喷溅危险的液体火灾。如有条件,可采用取放水、搅拌等防止发生沸溢和喷溅的措施,在灭火同时必须注意计算可能发生沸溢、喷溅的时间和观察是否有沸溢、喷溅的征兆。指挥员发现危险征兆时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扑救人员看到或听到统一撤退信号后,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

  6)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藏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把火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开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其次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时,一般应采取哪些基本对策?

  答:1)迅速查明着火或反应的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其他燃烧物的品名、数量、主要危险特性、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能否用水或泡沫扑救。

  2)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时,应尽一切可能切断火势蔓延,使着火区孤立,限制燃烧范围,同时应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3)不能用水 、泡沫、二氧化碳扑救时,应用干粉、或用水泥、干砂覆盖。用水泥、干砂覆盖应先从着火区域四周尤其是下风等水势主要蔓延方向覆盖起,形孤立火势的隔离带,然后逐步向着火点进逼。

  6.举例说明混合接触会造成燃烧、爆炸危险的三类危险化学品?

  答:1)把氨与硝酸进行混合接触有着火危险性;

  2)苯与高锰酸钾、双氧水、硝酸分别接触时均有剧烈放热反应的危险性;

  3)硫化氢与硝酸、铬酸酐、氧化铜分别接触时有起火爆炸的危险。

  7.什么叫爆炸极限、爆炸范围?爆炸极限和爆炸范围与爆炸危险性有什么关系?

  答:在火源作用下,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恰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同理,恰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上限和下限统称为爆炸极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称为爆炸范围。

  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