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安全效益

2006-11-22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所谓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一产出”的关系,即“产出量”大于“投入量”所带来的效果或利益。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事故及危害严重性的增长,安全对于生产经济的作用日益明显,安全经济效益的概念得到了普遍接受。
  安全的经济效益是安全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安全的经济效益从安全投资的物质结果方面,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指企业等社会单元采取安全措施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事故经济损失的降低;安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的投资,使技术的功能或生产能力得以保障和维护,从而使生产的总值达到应有量的增加部分。后一部分是安全经济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较难考察的部分,安全经济学应对其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安全效益具有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多效性、潜在性、复杂性等特性。
  间接性安全效益的间接性表现在:安全不是直接为物质生产活动。安全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来体现其价值的。这种客观后果一方面使社会、企业或个人遭受的无益的浪费(损失)得以减轻,实现了间接增值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保护了生产的人和生产的技术或工具,间接地促进了生产的增值。因此说,安全的效益是从物质资料生产或非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间接地产生。某些安全的费用不是直接投入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过程,而是投入安全保障过程。如消防、治安、保险、交通安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安全活动,其投资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物质的生产。但是,这种过程的结果,能间接地为社会达到经济节约的作用,以及促进经济生产的作用。用于实现安全条件的安全费用,不都是直接“转化”为使用价值。安全费用的一大部分是为了实现使用价值,如为了降低伤亡和损失的安全措施和手段。但诸如安全宣传和教育、劳动卫生保健与劳动保护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部分投入,则是为了体现社会文明和进步,使人得到精神上、道德上的满足。因而这部分投入属于消费部分。这种消费投入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起到间接为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但相对于直接“转化”为使用价值的安全投资来说,它的作用是间接的。
  滞后性滞后性也可称为迟效性。安全效益的迟效性可通过下面两方面来说明:安全的减损(伤亡和财产损失)作用,不是在安全措施运行之时就能体现出来,而是在事故发生之时才表现出其价值和作用。但是我们的安全投入活动不能等到事故发生之时才做,所谓“亡羊补牢”,而应是超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因而必须承认安全效益的滞后性,按其滞后规律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安全投资的回收期较迟。在安全技术或措施的寿命期内不一定就能使其投人能得到效益上的补偿。安全的效益往往在安全条件消失之后还存在。虽然安全投资见效较迟,但其效益是很大的。据国外的研究表明,一般物力投资获得的效益为投资的3.5倍,而安全投资能获得的效益是其投入的6.7倍。
  长效性安全措施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长效的,不仅在措施的功能寿命期内有效,在措施失去“功能”之后其效果还会持续或间接发挥作用。如采取的核污染对策,其作用不仅是措施本身当时所产生的效能,而具有造福人类子孙的长久效益;安全教育措施的功效,不是当时当事的作用,如受安全教育者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意识,将会使受教育者受益一辈子。
  多效性安全的多效性是指安全的活动能通过多种形式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在:安全保障了技术功能的正常发挥,使生产能得以顺利进行,从而直接促进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安全保护了生产者(人员),并使其健康和身心得以维护,从而提高人员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使经济增长的作用;安全的措施使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得以避免或减少,减“负”为“正”,直接起到为社会经济增值的作用;安全使人的心理及生理需要获得满足,产生安定、幸福乃至舒适的效果,从而使人们更加热爱社会、工作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调动了公民的劳动积极性,从而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潜在性安全措施的经济效果更多地不是直接地从其本身的功能中表现出来,而是潜在于安全过程和目的的背后。安全的目的主要是指人的安全与健康,而人的生命与健康是很难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这样,从形式上来看,安全直接所体现的意义并不是经济的。但是,我们进一步深入、具体地分析和探讨之,就会发、现:一是安全的实现需要经济的支持,安全实质上是人类经济发展的产物,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特定的安全水平;二是安全保护人的目的,与发展经济是为了发展人类的宗旨,其目标是一致的,在保护人的安全的同时,保护了人类的经济条件和资源。因此,安全的经济效益潜在于安全的过程和目的之中。
  复杂性安全的效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既有经济的,又有非经济的;既有能用价值直接测量的内容,又有不能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方面。因而,决定了安全效益是类型多样、成分复杂的研究对象。正因为具有这种特性,使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更具困难,因而也表明了更有价值和意义。
  安全效益的实现过程分为两种形式:安全非经济效益的实现过程,安全的非经济效益指对人的安全与健康的保障、对社会安定、环境污染和危害控制的功能等。这样,对于安全的非经济效益的实现,则是通过安全技术的、管理的、教育的手段,把事故发生量、危害事件发生量减少,即能达到目的。社会长期以来对安全要求一直是建立在这种思路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由于安全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这种对安全的认识及其实现过程的要求和指导,是自然与合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增长,一方面是事故或灾害所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人的生命与健康的问题,由此带来的更为严重的是经济损失对人类的影响,人类的科学技术在对人类自身的安全实现有了一定保障的基础上,所应考虑的是经济的发展和高效;另一方面是,当今的文化和经济的条件,一是使人对安全要求大为提高,二是安全的实现手段在当今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其经济的消耗与过去相比,负担大大加重,因此,安全的成本向安全科学技术提出了挑战。基于这种背景,对安全的要求,只考虑其非经济效益的实现过程就显得极为不够了。
  要实现安全效益的最优过程,应用安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用比值的概念,安全经济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安全的经济效益,从而得到下面“差值法”公式:安全经济效益E=安全产出量B—安全投入量C。上面的两种形式都表明:(1)“安全产出”和“安全投入”两大经济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安全经济效益是这两大经济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产物,没有它们就谈不上什么安全经济效益,因此,评价安全经济效益,这两大经济要素缺一不可。(2)用“利益”的概念所表达的安全经济效益,表明了每一单位劳动消耗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安全成果;安全经济效益与安全的劳动消耗之积,便是安全的成果,而当这项成果的价值大于它的劳动消耗时,这个乘积便是某项安全活动的全部经济效益。这种结果和经济效益的概念是完全一致的。(3)安全经济效益的数值越大,表明安全活动的成果量越大。所以,安全经济效益是评价安全活动总体的重要指标。
  提高安全效益是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安全水平,二是节约安全投入。通过发展安全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水平,并使安全的消耗得到有效的降低和减少。为此,可从如下几方面人手:合理分配安全投入,如考虑合理的安全技术性(本质安全化)费用与防护费用(辅助性)的比例关系;安全硬技术投入与安全软管理投入的比例关系;主动预防性投入与被动防护性投入的比例关系等。在保证应有家全水平下降低安全活劳动消耗;降低安全生产的物化劳动消耗。
  提高安全效益的工作领域有:重视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安全技术实施的科学设计水平;严格安全技术的建造和运作程序;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等。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上一篇:安全增值

下一篇:事故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