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评论



分享

当前安全生产领域五大怪状

2024-04-20   来源:每日安全生产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怪状一:把安全工作全都当成安全部门的事。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但凡一项工作能与安全扯上关系,大家会毫不犹豫的认为这件事就是安全部门的事。而且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深入骨髓,安全人连半点辩驳的机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怪状一:把安全工作全都当成安全部门的事。

这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但凡一项工作能与安全扯上关系,大家会毫不犹豫的认为这件事就是安全部门的事。

而且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深入骨髓,安全人连半点辩驳的机会都没有。

更奇怪的是,就连安全人自己觉得某项工作与安全相关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想方设法揽过来,生怕业务、生产、经营部门把安全专业的活给干砸了。

安全责任心强,本身是值得赞赏和肯定的,但是违背了“安全责任心守恒定律”,没有让生产、经营、业务等部门真正担负起“三管三必须”的职责,对组织安全文化塑造和系统管理机制建设反而制造障碍。

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也因此长年在低水平、低维度、低层次徘徊。

怪状二:安全监督检查只检查安全部门的工作。

政府职能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检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时,习惯性的只检查安全部门和现场情况,忽视了对领导层及投资、生产、经营、设备、市场、人力、财务等业务和职能条线的详细检查与问询。

这种检查方式并没有给企业高层乃至业务、生产、经营部门有效传导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也因此让他们完美错过一次安全履责和安全改善的良好时机,进而导致企业安全领导力、三管三必须与全员责任制的落地悬空。

当安全管理部门需要解决检查发现的问题时,却发现沟通成本骤升,谁也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分担任务,认为都是安全部门的事。

这种检查方式不仅打乱了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秩序,反而极其影响安全管理团队的士气和整个组织的安全氛围。

怪状三:事故后问责最严厉的是安全部门。

这项问题同时也是导致第一个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安全生产领域有一个挺奇特的现象:事故发生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很多建议、措施,往往被企业各部门忽视,不采纳、不执行。

事故发生后,却容易将最重视安全的安全管理人员处分、辞退甚至追刑。然后再任命或招聘一批安全新手,如此反复。可安全管理形势丝毫不见好转,安全管理水平仍在原地踏步。

要知道,经历过事故的这些安全人,他们是推动社会安全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他们才是最重视安全的人。

事实上,安全人害怕的并不是被追责,而是期待能够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逻辑严谨的、证据至上的科学追责体系,让大家不必在茫然中、无奈中、煎熬中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避免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理应成为全社会一种安全共识,这是“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优秀、专业、高端的人才进入安全事业,让他们敢担当、能担当、愿担当,在安全事业中成长深耕,留在行业、造福行业、传承行业,安全人才与安全事业共同发展进步,最终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怪状四:每次事故后总强调安全监管不到位。

我们一直以来都过度相信安全监管的力量,认为只要监管到位,企业就不会发生事故。

所以每次事故背后的指向,基本都会涉及“安全监管不到位”。

倘若对照这个逻辑:我们早就是零犯罪了,因为只要警察监管到位就行了;当然也不会再出现腐败,纪检监管到位就可以;政府和企业更不会出现经济或效益下滑的情况,只需定一个指标,全力监管就万事大吉......

可是,大家要明白,监督之于管理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没有不行,但有也不见得一定行。

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各类责任主体做好自律,自律落实到行业、属地、企业三个层面:行业要管好安全、属地也要管好安全、企业要管好安全。只有当自律做不好,才需要监管。

而高质量的监管是要把握好分寸和界面,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监管过度。

一旦监管力道过甚,就会大量增加社会和企业的管理及沟通成本,增加重复工作量、增加衍生工作量、增加人工成本、减缓信息传递效率、分散企业安全管理的注意力、导致被监管对象情绪和士气低落等等。

所以,过度监管堪称又低效又代价高昂的一种管理方式。盲从的监管、无力的监管、形式化监管,反而成为安全生产更大的隐患。

怪状五:安全生产领域的正向激励严重匮乏。

企业发生事故要问责、出现重大隐患未整改要问责、甚至风险未辨识全面也要问责......我们试图通过高频严格的“监管”和高压严厉的“问责”来实现事故预防的目的,却往往事与愿违。

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领域没有实现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也没有建立正向激励大于负向激励的基本认识。

只有责任、没有激励肯定是干不好安全工作的。

我们以《安全生产法》为例,全文出现责任80次、负责72次、罚款57次、追究23次、刑事18次、处罚17次、处分10次......这些都是负向激励的词汇,而正向激励的词汇仅出现奖励3次、成绩1次。

负向激励本质是利用人性的“恐惧”在驱动管理,它不仅潜移默化的促使我们从上到下通过“避责”的方式来开展安全工作,还滋生大量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浪费巨大的安全管理资源。

而真正的事故预防不是靠“监督问责”实现的,“问责式”的安全监督必然会催生“避责式”的安全管理。

面对安全工作,我们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言语上担当、行动在避责、身体却逃离......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所以,正向激励在我们安全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