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重庆市万盛区安全文化建设经验

2007-06-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科学发展,首要的是安全发展。加强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安全发展,始终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任务。万盛作为我国"一.五"期间建立的重庆市唯一的资源型城市,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区县之一,地区性安全压力巨大。为了变被动为主动,万盛区委、区政府一改过去安全工作上传统的做法,采取了"两个提升"举措,即将企业或行业单元式抓安全提升为全社会抓安全,将单纯的惩罚性抓安全提升为全社会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全社会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地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受到了重庆市政府和中央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组充分肯定。
  
  一、特殊的区情催生区域性社会性全民性的安全文化建设
  
  万盛区原名南桐矿区,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置,煤炭探明储量达3.8亿吨,常年产量350余万吨。辖区内有6个国有煤矿、54个乡镇煤矿,其中乡镇煤矿年产量约110万吨。煤炭采选业是地区的经济支柱。矿区主要为2迭系煤层,煤矿瓦斯、煤尘、水、火、顶板五大灾害齐全。同时区内其它矿产资源业也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并有开采价值的非金属矿种达10余种,石灰岩、萤石、白云石、皂石、石英砂、粘土、硫铁矿等矿种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因此,非煤矿山企业发展较快。加之万盛属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相衔接的过渡性山区,安全问题除与明显的资源型产业高度关联外,还与自然条件相关联。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就社会层面而言,观念、素质所致的后天性安全隐忧,成为全区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挥之不去的心病。
  
  近年来,我区从教训中逐步认识到靠某一个部门、企业抓安全,靠简单的处罚抓安全的路子越走越窄,必须形成全社会重视安全,全民提高安全意识,各行各业主动参与安全的大安全格局,安全事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为了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2005年,区委、区府决定把安全生产提升到文化的高度来抓,提出了建设安全文化的课题,并启动了以"增强安全意识,建设安全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区域性安全文化。
  
  二、万盛区安全文化建设的做法
  
  区委、区政府结合区情,在安全文化建设上,以"人的安全为根本,事故防范为目标,宣传教育为先导,制度建设为基础,硬件投入为保障",形成了"政府-社会-单位-家庭-个人"五位一体,互为作用的安全建设生态链。
  
  (一)抓主题活动,强化公民安全观念的树立
  
  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基层、在企业。今年,我们以"活动"为抓手,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五送"到基层,强化了全民安全意识,使我区安全文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是送"安全嘱托"到社区。社区是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极易发生火灾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在区安全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区消防支队与我区两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军民共建安全制度,定期组织居民在社区进行消防实战演习,最大限度让居民掌握火灾防范和救护知识,使之牢固树立防范于未然的意识。万东镇组织创作了突出安全文化内涵的歌曲《平安万盛,温馨家园》和舞蹈《煤矿小伙子》等节目到村、社区居委会巡回演出共计13次。在安全宣传月咨询活动中,除组织安监、消防、交通、建筑等部门走上街头,以展板、挂图、咨询、宣传车等形式宣传安全外,还走进社区宣传,让市民了解安全知识。
  
  二是送"安全体贴"到家庭。区安全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编撰了融煤矿安全、建筑安全、公共场所安全、消防安全为一体的《安全常识手册》,通过免费赠阅、邮寄等形式发放到千家万户,让抓安全的"枕边风"、"耳边风"四季常吹。同时,一些产煤乡镇结合煤矿安全实际,编撰了《煤矿安全知识手册》送到辖区内企业矿工家庭。不少煤矿企业还开展了入井前"宣誓教育",先进模范员工和违章事故员工家属面对面交流座谈会,下井前面对矿工全家照说句祝福语等活动。
  
  三是送"安全宣传"到企业。今年11月中旬,万盛区"生命之歌·矿山行"系列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先后为全区五个产煤乡镇和南桐煤矿的一线矿工送去了"五个一"套餐:即一台文艺演出、一场安全演讲、一本安全手册、一次安全图片展览、一场健康义诊。精彩的节目,动人的演讲,热心的医疗服务得到社会各界和矿工们的广泛赞誉。同时,结合万盛是旅游新区,来区游客较多的实际,将7.5万份道路交通宣传资料,200份光碟赠送到交通企业和旅游企业及农家乐,让宾馆酒点和交通大巴车定期播放,随时随地提醒市民注意乘车安全。区书画协会还请市书画名家在振兴煤业举办了安全书画笔会,以提升矿工对安全文化艺术的审美层次。
  
  四是送"安全教育"到学校。区交警支队针对目前突出的道路交通状况,向交通主干道旁的学校委派法制辅导员,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同时,区教委还编印安全读本,每学期安排5个课时进行教育。
  
  五是送"安全服务"到农村。针对农村安全意识薄弱的特点,区交警支队下放管理权限,委托乡镇派出所管理乡镇公路,专项整治无证无牌、超速超载车辆;与区法院建立交通巡回法庭,及时解决乡村道路交通纠纷;食品、药监、卫生等部门时常深入到乡镇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法规和预防知识。
  
  (二)抓载体宣传,强化全社会安全氛围的营造
  
  以新闻媒体、户外公益广告、黑板报、标语、活动等为载体,通过新闻、安全公报、设置安全举报电话、安全法规宣传、文艺演出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安全舆论氛围。
  
  一是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开辟了《狠抓安全生产,促进和谐发展》栏目,通过刊播专题新闻,刊发安全生产固定标语,设置全区产煤乡镇安全生产天数和举报监督电话,出版《整治矿山环境,规范采矿秩序》专刊,播放安全专题片,影响社会舆论,传递安全信息,让社会各界随时随地了解全区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
  
  二是发挥户外媒体的作用。全区设置固定安全标语300幅,制作宣传挂图180张,举办安全生产巡回展出达9次。同时,为辖区内国有企业和乡镇矿井的"安全文化长廊",统一制作了一幅企盼亲人安全平安归宣传画和一块"不干带血的活、不挣忘命的钱"誓言牌及安全标语,让矿工从前后左右下五个方向都能看到安全图画和标语,做到时时警钟长鸣。
  
  三是编制安全民间谚语和三字经。关坝镇根据矿工经常谈论的话题,总结并编写了"抓好十个前后,盯住十种人"为主要内容的民间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矿工熟记于心。"生命本无价,论价已是催泪时"、"爱妻爱子爱家庭,忽视安全最无情"等独具特色的安全格言、谚语、顺口溜、歇后语等大众性安全文化在区内广为传播,职工群众在文化交流中,增强了安全意识,规范了遵章守纪的行为,对安全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是抓节目创编。先后组织创作了歌曲《平安万盛,温馨家园》和《我是光荣的采煤工》、谐剧《悔恨》、相声《孟姜女新传》、小品《重归于好》、舞蹈《沸腾的矿山》、快板《行车要安全》等节目下基层演出,使职工家属在欢乐中受到教育。
  
  五是举办"安全、稳定、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系列竞赛活动。①举办了全区安全歌咏大赛,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10支代表队,用他们高亢的歌声抒发了广大群众对安全生活的热爱;②开展了《安全法》知识竞赛,10000多名市民参与答题活动;③在交通系统开展了"文明路线、文明示范车、文明驾工人员"评比活动,使广大驾乘人员努力争当遵章守纪的模范,为构建全地区有序、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夯实基础;④通过媒体在全区开展了安全征文大赛。由于参加征文活动的作者大多是从事安全或生产一线的同志,增强了本次活动的教育性和实效性。
  
  通过这一项项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区上下营造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三)抓制度建设,强化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保障
  
  1、强化观念教育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了高危行业人员培训制度。企业拟定了对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和普通工人的培训计划,并及时补充所缺人员,做到生产能力必须与特殊工种的实际上岗人数相适应。相关部门和各产煤乡镇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严格煤矿安全培训和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制度,进一步提高煤矿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2005年共开展企业主、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培训38期,培训人数8000余人。
  
  二是建立了政府煤矿安全生产例会制度。由分管副区长牵头,每月初召集一次有区级相关部门、各产煤乡镇负责人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高瓦斯煤矿业主或矿长参加的安全生产例会,重点通报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重点矿井、重点行业和领域存在的安全问题,安排部署各产煤乡镇重点煤矿、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使各级政府、广大经营管理的人员时刻做到安全生产。
  
  三是建立乡镇领导干部任前安全知识考试制度。区委为此决定,凡各乡镇领导干部就任前必须通过安全知识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任职。同时,赋予了抓安全生产的分管区领导对乡镇安全副镇(乡)长任免的建议权。使乡镇领导干部提高了抓安全发展的意识,增强了学习安全法规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的自觉性。
  
  四是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日汇报制度。在全区设置了煤矿安全生产巡视员和安全特派员,加强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场监管,并做到每天定时向区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和乡镇汇报情况,使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处于动态监管状态。
  
  2、强化约束性制度建设
  
  一是严格实行煤矿开采权管理制度。煤矿业主和矿长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区委、区政府规定:凡因安全措施不到位,监管不力,频繁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多次造成人员伤亡以及造成特大事故的矿井,由政府收回开采权,另行拍卖,且该业主终身不得在辖区范围内从事矿业开采活动。
  
  二是实行乡镇煤炭企业煤炭税费计量征收。由于当前煤炭供给紧张,市场行情看好,受利益驱动,部分煤矿存在超能力生产行为,这已经成为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为可遏止煤矿超能力生产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也为了防止税费流失,保障财政收入,增强政府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能力,我区改进了煤炭税费征缴方式,将原来按设计能力实行定额包干征缴,改为在公路设站计量征缴。为扎实搞好此项工作,我区专门设立乡镇煤炭企业税费征缴管理中心,并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立了煤炭计量收费站。有效防止了超能力生产所致的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是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区委、区政府决定并制定出台了《重庆市万盛区煤矿安全风险抵押金收支管理办法》。《办法》规定,根据煤矿的生产能力按每吨煤10元的标准预先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由区财政专户储存,单独建帐,统一管理,专款用于发生安全事故后的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同时规定,凡发生死亡1-2人事故的责任煤矿,每次扣减安全风险抵押金3万元;发生3-9人事故的责任煤矿,扣减风险抵押金5-10万元;发生死亡10人及以上事故的责任煤矿,全额扣除其风险抵押金。对煤矿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增强了处置煤矿安全事故的抗风险能力,各业主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得到明显提高。
  
  四是严格落实煤矿安全费、维检费提取制度。为了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区政府制定出台了《万盛区煤矿安全费和维简费管理办法》,根据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定的生产能力,分别按每吨煤10元和10.5元的标准,提取安全费和维检费,实行专户储存,专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并由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的提取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抓技术保障,加强事故控制
  
  我区把安全文化建设同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相结合,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相结合,在抓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了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和安全人才储备。2004年,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的方式,为全区五大产煤乡镇配备了具有采矿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安全副镇长,专门负责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夯实了安全基础,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开展了通风能力核定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全区55个煤矿开展了通风能力核定工作。通风能力核定后,对通风能力达不到要求的主扇,以及离心式通风机一律进行更换改造,实现了双主扇配置,达到了煤矿安全生产风机一套运行,一台备用的要求。
  
  二是完善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对全区13个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瓦斯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换代,实现了对各煤矿瓦斯的动态监管。
  
  三是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针对我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灾害多发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区实际的煤矿突出煤层开采综合防突措施。并在今年6月底前,投入250余万元资金,在全区13个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通过调整和优化矿井采掘生产部署,推行优先开采保护层,并结合局部瓦斯抽放、大直径钻孔预处理等综合防突措施进行瓦斯防治,瓦斯防治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四是规范煤炭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夯实了煤矿"双基"工作,建成了一批乡镇煤矿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进一步规范了煤炭生产经营秩序。
  
  五是认真落实煤矿"生命工程"。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我们积极在煤矿企业实施了矿井安全生产"生命工程",均按规定实现了"双回路供电"、"三大保护"及"三专两闭锁",结合各煤矿实际,大力推行"壁式开采"、"金属支护"、"小机车运输"等生产技术工艺。
  
  以区委、区政府主导和推动的区域性、社会性、全民性的安全文化建设,市民影响面达90%,企业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进一步提升和规范,企业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地区安全事故逐年下降,安全生产的形势明显好转。2005年,全区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2人,比上年下降18%,其中,煤矿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4%。较好掌握了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三、万盛区安全文化建设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安全文化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较重,如果没有专门机构去抓落实,就很难顺利推进。为此,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顾问,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委常委、区宣传部长和分管安全副区长为副组长,全区各部门和乡镇街道一把手为成员的区安全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媒体宣传组、主题活动宣传组、行业宣传教育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健全了区、行业、企业、班组四级安全网络,形成了区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安监局、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乡镇街道具体抓,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齐抓共建大格局。同时还建立了安全文化建设基金和安全文化研究会,从经费和智力上给予保证。使安全文化建设成为全区的一项政治任务,成为干部群众的统一意志。
  
  (二)制度建设是基础
  
  简洁实用的安全制度对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万盛区充分考虑制度建设的实用性、严密性和人性化,在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健全安全制度执行的保证、监督、评价、奖惩体系的同时,充分激发各方面关爱生命的自我防护意识,努力实现从安全制度的"强制服务"到"认同服从"转变,为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文化渗透是核心
  
  安全文化建设是以人为本、实现地区安全发展为目的,按照文化的内在要求,对公民实施观念形态的安全教育,对社会进行制度层面的安全规范,以及对社会经济实现安全发展的规律性研究的活动。为使安全意识植根于人们的大脑,并成为自觉行为。从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伊始,我们就十分注重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的观念性教育,改变了过去单调的说教方式,在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内容上突出"遵章守纪、关爱生命",充分阐释安全文化,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系统灌输安全文化,认真实践和探索安全文化,让人们在工作与工余之时、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之中受到安全文化熏陶,从而唤醒人们对生命的关爱。与此同时,我们特别重视制度性安全文化建设。通过观念形态和制度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了全民的安全素质,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四)技术进步是保障
  
  没有良好的设备和技术,安全就没有保障。万盛区规定企业必须依法提足专项资金,优先用于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中,采取强有力措施,对全区所有乡镇煤矿进行了技术改造,各矿工作头面都安装上瓦斯监测设备,监管部门随时可以了解瓦斯情况,加强事故控制。同时,配备了高素质的安全技术专业人才,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总之,从我区的初步实践来看,安全文化建设不失为一个地区实现安全发展的有力举措。我区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一是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了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抓社会福利的理念;二是逐步实现了安全管理方式"四个转变",即安全管理由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由强制型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由以企事业单位为主的单元式抓安全向以区域性、社会性、全民性安全素质的提高、意识的增强来促进安全管理的转变,为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安全发展提供了安全文化支撑。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