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建设安全文化也讲方法论

2006-08-14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安全文化”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为确保核电厂安全运营而提出的管理概念。这个创造性概念的提出,虽然只有20年,但作为这种文化本身,它却与人类历史等长,它使人类趋利避害的古老文化有了恰当的语言表达。正因为这样,1992年,当这个概念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引入时,国人便恍然大悟,立即意识到安全文化不限于某一地域、某个民族,也不限于某一方面、某个历史阶段,它是人类追求安全的产物,也是人类获得安全的保障,更是人类薪尽火传的手段。于是,学界和媒体便携手共倡,一面广泛传播安全文化;一面立题研究,跳出“核安全文化”的局限,并为安全文化的本土化寻根溯源。
  然而,这种发散思维仅只营造了气氛,并没将本是企业安全文化典范的“核安全文化”,与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成功对接。因为,“核安全文化”是从每一个能够想到的与人有关的细节,即从文化的最小单位做起的,是一种达到元素水平的可以衡量的文化。而我们当时却没把企业往这上面导引。所以,曾有不少人质疑安全文化,不理解、不支持者也大有人在。尤其是企业界,他们说:明明是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偏要说成是安全文化,标新立异,故弄玄虚。
  的确,在企业看来,难以定量的无形成分大于可以定量的有形成分,是安全文化的特点。但是,只要能从构成这种文化的元素(一个培训课件、一项行为规范、一条安全规定等)入手,就可以变形而上为形而下,其量化就不成问题。恰如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的看法:工作态度、思维习惯和单位风气等无形的特性和抽象的品质,都自然会产生有形的具体表现;用这些具体表现来检验其内在的隐含的东西,就可以对安全文化的作用进行衡量。
  其实,定置管理、危险预知、目录管理、清单梳理、安全检查表,“零缺陷”、“零误差”、“三不伤害”、“五想五不干”,等等,等等,这些无一不是由与安全有关的文化元素构成的文化集丛。把这些文化集丛整合起来,使之系统化,就是企业安全文化模式。它既能反映单位的风气是否宜人,员工的心态是否平和等抽象品质;又能看到员工的行为是随意还是规范、操作是粗放还是精细、态度是侥幸还是理智等具体的表现。
  由此可见,细节是事物量化的基础;而从细节入手,从文化元素做起,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