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长风挽歌 万里悲秋

2021-05-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作者:崔汉朝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深情缅怀袁隆平院士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长风挽歌万里悲秋
----深情缅怀袁隆平院士
作者:河南淮滨县芦集乡崔汉朝
 
巨星陨落
噩耗传来
天庭泪纷
山河悲涕
举国哀恸
2021年5月22日
一代天之骄子“水稻杂交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院士永远地离开了热恋的土地
离开了热爱他的千千万万天下的老百姓
曾经他心中怀揣着“禾下乘凉梦”
怀揣着“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为让天下大地变成粮仓
为让天下黎民百姓填饱肚子吃上大白米饭
他呕心沥血
数十年甘做布衣垄上行
烈日的阳光下
他在田间深深地守望者那一块田地
用粗糙的茧手细数着喷香的稻粒
细数着颗粒饱满的稻谷
即使被人损毁的试验田
他如风雪中坚守戍边的战士一样
无可动摇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眼角淌下两行热血男儿的泪水
失败了再来
绝不放松
执着与坚韧
造就他不屈的钢铁性格特质
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
正如地狱的入口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
他以平凡的身躯铸就不平凡的壮丽事业
 
曾几何时
我们经历了分娩时的阵痛
我们经历了大饥荒的岁月
我们经历扎紧裤腰带的年代
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徘徊
我们无法抱怨土地的贫瘠
无法抱怨土地生产不出高产量的粮食
自给自足的自选种子
一茬又一茬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粮不足
甚至在大自然的淫威之下颗粒无收
粮农科技攻关战略
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面前
他走在农业科技攻关的前沿
让贫瘠的土地变成良田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从土稻亩产100斤、200斤、300斤
到技术杂交水稻持续增长800公斤、1000公斤以上
这一串串亩产持续增长的数据
如一串串串起来的珍珠一样弥足珍贵
让人人有饭吃让人人有温饱
让荒芜的土地生长出茁壮的庄稼
让低矮的稻秧长成可以让人纳凉的高杆稻
让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充满生机
海碱地成功种植水稻
结束千年无法种植庄稼的历史
 
当我们行走在商品市场
当我们穿梭在粮油批发交易基地
那一间间充盈的天下粮仓
那一袋袋白香香的大米
无不留下袁隆平院士的血汗
当我们在餐桌上享受丰盛的宴席
吃着喷香美味可口的大米饭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都是袁隆平院士
依托科技的力量
为我们提供优质富足的大米
 
中华民族农业之祖远古神农
教会人们学会耕作农业
结束一个饥荒的时代
袁隆平院士就是当代的神农
他忠实践行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让科技兴农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科技兴农走进千家万户的田地
他苦口婆心
在三尺寸黑板上描绘中华农业壮阔前景
他像春风育桃李
如今桃李遍天下
遍布村村庄庄
遍布沟沟坎坎
遍布山山川川
杂交水稻接力后继有人
 
那一组数据震撼世界
自1976年杂交水稻推广以来
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90亿亩
累计增产稻谷8000多亿斤
每一年增产的杂交稻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
他致力于“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4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水稻
中国境外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他致力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努力消除地域差异引起的饥饿贫困
 
他功勋卓著
彪炳千秋
他的英雄事迹
感动一座城
感动一个国
感动全世界
他淡泊名利
一生粗茶淡饭
他的杂交水稻技术
是人类禾黍种植史上质的飞跃
是划时代创世纪里程丰碑
 
他走了
和着泥土的芳香
和着那多情的早稻、旱稻、杂交稻、海水稻、超级稻
但他还没有走
他还在人们中间
他在用自己勤劳的智慧
和他的同事、学生、爱戴他的普天下百姓
一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一起“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他走了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血染的风采
遥遥领先世界的华夏文明史上
有他辉煌的一页
他走了
长风挽歌万里悲秋
那一颗星耀亮苍穹的“袁隆平星”
依然在天空闪烁
 
致敬老英雄
致敬袁隆平院士
一路走好
走好……
 
2021、5、26完稿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上一篇:对待安全的态度

下一篇:致敬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