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淮河岸边我们村的体育事

2022-12-24   来源:安全文化网    作者:崔汉月   |   浏览:    评论: 0    收藏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就是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免疫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淮河岸边我们村的体育事

                                                                                      作者:崔汉月

         河南省有个淮滨县,淮滨县有个淮滨村。淮滨村的人勤劳,淮滨村的人热爱生活,淮滨村人也热爱体育运动。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就是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免疫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如果你现在到淮滨村走一走,或许能看到,上了年纪的人晨练的时候,会打太极拳或长拳。我在闲暇的工作之余,为了增强个人身体的健康体质,也会在自家的室内或庭院内,锻炼锻炼身体,打打太极拳或长拳。我为什么会打太极拳或长拳呢?这就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

      我们村的体育运动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一位年轻的爱好体育运动的老师,他叫崔汉平,他是村学校的一名民办教师,教授全校的体育课。他自己热爱体育,所以他一心想把全校的体育都抓起来。这是他起初的想法。

       他初到学校任课,就是利用课间操时间或者是体育课时间,组织学生做广播体操。后来,崔汉平老师自身爱好体育运动,他自己从体育教材上学会打拳的套路,这本身是他一个体育爱好和特长,但这也是解决了从书本到实践操作的过程,是一个突破。然后,他再利用正常的体育课一个班一个班地组织学生们也跟着他学习打拳,也许是因为他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受到学生们的喜欢,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那时年轻人有尚武的思想,我们村办的初中学生都很积极愿意跟着学习。在学校集体教授打拳,这是一件大事。因为集中组织学生少时几十人、多时有上百人,集体方阵打拳有纵队和横队,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在当时周边临近乡村,有相当的影响。

       学习完长拳,又开始学习棍术。集体方阵打棍术,更具有观赏性和影响力。我那时是十岁上小学四年级,参与学习了打拳和棍术。我还不大懂事,就像战斗片的电影里一样,在学习打棍术时突发奇想,我用一根细长木棍、一块小木板以及和用红墨水染红麻绳自制一个“红樱枪”拿到学校里,学生和老师都感到新奇。

       那时我们村有小学和初中,加起来学生人数有三、四百多人。组织这几百人的学生集体打拳和打棍术,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轰动,也产生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

       首先是学生体育运动开始,引起上级的关注,接着就是组织全村青年参与到这个体育运动中来。上级领导和新闻记者,周边的乡村都来到我们村“取经”,参观学习。

        有一年夏季炎热的天气,村部直接组织青年去淮河里游泳,组成几个男青年方队扛着红旗排成行成列,步伐整齐,像军人走队列一样,走在我们村庄旁边的生产路上。到淮河里下水游泳,队列也要保持成行成列,显得整齐组织有序,淮河里的水是流水,感觉像在长江里游泳一样。上级新闻部门对游泳队全程进行跟踪拍摄,我们县的宣传部门的董学勤及李致远,当时是全国各地报刊媒体的特邀记者及特邀通讯员,对此事作了全程的报道。我们小孩子们都在河岸上围观,看热闹。

        另外,学生上体育课,在全校老师安全监护下,有组织地有秩序地分批次到河里浅滩的地方洗澡游泳,以烘托正在开展体育运动的气氛。我参加了老师组织班级男生到河里洗澡游泳有两三次,要求要穿裤头。

        游泳项目进行完后,又回到岸上来了。

       因为我们村轰轰烈烈的体育运动的开展,闻名乡邻,就会有各级和外地来人观摩,所以观摩项目要有一些。于是,村部就组织青年民兵走队列项目表演,就拉上了用场。让有组织队列训练的退伍军人当教练,训练民兵青年走各种队列队形。练了一阶段后,也是用于演示给前来观摩的人员观看。在训练队列时,要求还是很严格,不然步伐走不一致,排面走不整齐。

       这样观摩的项目,主要有学生集体方阵表演打拳、打棍术,民兵青年队列表演等。有一次,在第一生产队用于碾压麦子、稻谷的稻场上,现场有好几百人还临时观看了一队的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武术表演, 我也在现场围观。只见老人,腰扎一个长长的布带,精神的抖擞地上场,动作很利索地表演了一套武术动作,现场赢得阵阵的掌声。

       体育运动的最高潮时,是武汉军区解放军来大队观摩,倡导拥军爱民。解放军还现场和我们村大队青年进行篮球友谊赛。比赛地点是在村大队学校的篮球场,那时候篮球场都是土的,比赛时临时在平整的篮球场四周用白灰画了球场范围线。我们这边国家级裁判崔德振现场做裁判。这是我们大队的光荣,一个偏远的农村,能有解放军来大队观摩,那确实是一种无尚的荣耀。

       为了表示对我们组织体育运动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当时还是公社体制时的电影队专门来我们村第一生产队放电影,放影地点设在一个公路口。由于人多,看电影的人都带着板凳挤到麦茬地里去了。放的影片是戏曲类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我可能是看不懂戏曲,由于疲劳,我把身上穿的汗褂脱下摊在麦茬地里睡着了。临到醒来的时候,电影已经快放到结尾梁山伯哭坟,这时电影里天空刮风下起大雨一个雷打下来把祝英台的坟墓劈开了,梁山伯顺着跳进坟墓里去,然后坟墓一合,天晴了从坟墓里飞出来两只蝴蝶,成双成对地到处自由地翻飞。这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梗概是中国古代一对恋爱的男女由于封建思想和风俗的羁绊,不能相亲相爱,最后导致分离双双为爱而殉情。看后让人唏嘘不已,叹息不止。

       后来我们县的文工团也来我们村来大队组织演出,我也观看了表演节目。第二天上学,很多学生还模仿出头天文工团演出的唱词或唱腔片段。我们在偏僻的农村人,难得见识一次文艺汇演,这恐怕可能是村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因为我们村的体育发展蒸蒸日上,影响较大的缘故,被上级命名为“体育之乡”。

         淮滨县教育局为此奖励我们村,批了用于我们村盖十九间红砖瓦房的教室和五间村支部的四合院的专款。盖房用的都是县木材公司采购的又圆又直的杉木,在本地是买不到的。大队紧密配合,在整个大队的中心很显眼的大十字路口的东北一角的位置选址,大队部新址的东面、东南面、南面和西南面都是村庄,向北是直通信淮(信阳-淮滨)公路的生产主干道,交通便利。组织全大队的群众抓紧拉土打庄台,只用一个秋冬天把一个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80米、高约三米的土平台堆了起来。堆这个平台主要是防止发大水淹着,我们的家乡处于淮河的行洪区,“大雨大灾,无雨旱灾”。农村建房都是用土把庄台先垫起来然后再盖房。第二年的春夏、收麦之前,大队用自己的建筑工和木工,很快把十九间的教室建起来了。下半年9月,大队的小学就从原来的草房土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红砖瓦房教室里。从此,我们村学校的学生结束泥巴桌、泥巴凳的学习环境条件。

       没有多久,五间四合院的村大队支部房屋也建起来了。大队支部委员会也进行了换届,上一届支部班子交班,由新一届支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接着继续奋斗,奔向小康生活。

         崔汉平老师后来在村办学校教学一直到退休。

       如今,淮滨村的体育事,依然在村民中流传着,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

 

                                                                                                                                                     (崔汉朝推荐)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